育儿指南

「家长必看」孩子上幼儿园学了坏毛病,家长怎么说才管用?-555电玩游戏平台

小七育儿专栏

0-6岁宝宝成长的关键问题,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来源:小七育儿专栏

前两天,一位微课群里的家长找到我,说有一天听见3岁的儿子清晰地吐出两个字:白痴”,把她吓的不轻。

一问才知道,这是跟小区里的大孩子学的。最近竟然把这两个字当成了口头禅,天天挂在嘴边,越纠正他说的越起劲,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位妈妈担忧的问:小七老师,孩子这么小就学会说脏话了,以后可怎么办啊?”

当第一个出格的词从天真的孩子嘴里蹦出来,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感到紧张和担心:我从来都没有教过他这些,怎么就学会了呢?孩子如果跟着别人学坏了可怎么办呢?

毕竟,在很多家长的认知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总和爱打人、说脏话、爱捣乱的孩子一起玩,自家孩子也难免会染上恶习。

其实,孩子学坏,并不意味着孩子真的变坏了,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段路。了解了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我们才能更好的应对。

-1-

孩子为什么会学坏”?

一、渴望成长和独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些气势汹汹的孩子王”,人缘往往都很不错,后面总是跟着一大帮小朋友。不少孩子没少被欺负过,但还是会选择跟他一起玩儿,为什么呢?

孩子的眼光和我们是不同的,我们看到的也许是他爱捣乱、爱打人的一面。但在孩子看来,他身上可能具备自己没有,但是又渴望拥有的特质。

比如,一个性格内敛,缺乏冒险精神的孩子,遇见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喜欢用语言、动作来表达情绪的孩子,自然容易被吸引。

这个大孩子是他向往的样子,大胆、外向,想说什么就说,想做什么就做。孩子觉得,和他在一起玩,就能够学到这些特质,能够得到成长。

我们越是干涉阻止,越会激发孩子想要改变”的心理。

二、对他人感到好奇

随着大脑的发育,孩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是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语言和行为习惯,这种新发现带来的兴奋不亚于发现了新大陆。

电视剧、动画片、其他小朋友的举动、家长的言行,一切不一样的东西都会让孩子感到好奇,然后不由自主的想要跟着学。

比如,电视电影里一些打斗的情节,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很酷,很新奇,自己也想试试看。

再比如,他发现其他小朋友想要什么买东西竟然不用和爸妈商量,而是躺在地上撒泼打滚,更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方式往往还很奏效。

于是孩子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学会了这个技能。

三、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夸奖某个小朋友坐得端正,于是其他孩子也立刻挺直腰板;

夸奖某个孩子回答问题积极,那么下一个问题肯定会有一大群孩子争着举手回答。同样的,那些治不住孩子的老师,面临的可能是大半个班的小捣蛋鬼。


这是出于一种心理安全需要,和对群体归属感的渴望。

在他们看来,和别人做一样的事,是结交朋友、融入团体的一种方式。

而且,孩子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建立。

所以,孩子并不是故意学坏,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有研究表明,刚出生2-3周的婴儿,就能够面对面地模仿出成年人所做的面部表情,包括张嘴、嘟嘴、伸舌头等等,可以说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0-6岁的宝宝,都处于模仿的敏感期。

而2-3岁的宝宝,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加强,大脑结构日益完善,正是模仿学习的最佳时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既要满足孩子对模仿的需求,在安全的范围内给他成长的空间,也要进行恰当的引导,让他平稳、快乐的度过模仿敏感期。

-2-

家长应当如何正确引导?

一、耐心倾听,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天去接孩子放学的时候,老师说儿子今天把新转来的同学惹哭了,原因是那个小朋友讲话有点口吃,而儿子一整天都在学他说话。

她知道后没有生气,而是耐心的问:宝贝,为什么要学小朋友说话呢?你觉得他讲话的方式很有趣是不是?”

儿子答道:我第一次见别人这么说话,感觉很好玩,所以才学的。”

她继续对儿子说:妈妈能理解你,但是这个小朋友以为你在嘲笑他,所以才这么难过的。明天你带一个小礼物送给他,说你不是有意的,然后继续跟他做好朋友,好吗?”

儿子赶紧点点头,拿起最喜欢的奥特曼之一,大声说:妈妈,我要送他这个!”

一场风波就这样轻易化解了。沟通总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先懂孩子,再实施教育,孩子更才愿意听。

二、设立底线,明确孩子的是非观

孩子的是非观并非天生,需要你来帮他逐步建立。

2岁之后,他们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大,我们无法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因此要教他建立自己的判断力。

相比家长们的长篇大论,简洁的话语往往是最有效的,比如简短但坚定的告诉他: 宝宝,不能说脏话。”宝宝,不能玩打火机。”

先给他建立一个意识:这是底线,是不需要商量的。

随着理解能力的提升,孩子可能会提出疑问:为什么xxx就能这样做,我就不行呢?”

这时候我们再去给他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以及会有什么危险,引导他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三、利用模仿,教会孩子各种技能

卢梭曾说: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既然你无法阻止孩子去学别人的样子,那你就尽量把那些样子塑造成适合孩子去模仿的模样。”

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我们的许多基本技能都是通过模仿学到的。

所以不妨将孩子对模仿的热情,转移到其他技能的培养上。

比如,我以前常常会和女儿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我扮汤姆,她扮杰瑞,一起把猫和老鼠的故事生动的演绎出来。孩子既过足了模仿的瘾,还从中锻炼了记忆力、表达能力。

再比如,让孩子演老师,我们演不听话爱捣乱的学生,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说教,孩子立刻就能理解,上课遵守规则有多重要。

这些模仿行为都是为了让孩子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善解人意、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等受益一生的技能。

四、告诉孩子,你是独一无二的

还有一位家长提问:我家孩子很喜欢模仿她的好朋友,好像觉得自己如果不这样,别人就不带她玩了,可是,这会不会让她变得没有个性和主见呢?

的确,在孩子逐渐养成个性、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频繁的模仿他人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自己的特点,作为父母,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同时,也要教给孩子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教她热心的帮助别人,或者主动邀请别人一起玩,让她明白交朋友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样的人也可以做好朋友。

模仿是为了学习别人的优点和技能,而不仅仅是依葫芦画瓢,变成和别人一样的人。将学到的东西化为己用,才是我们的目标。

-3-

常见误区

一、不注意自身言行

曾经看过一个公益广告,名字叫做《孩子在模仿——60秒改变你》

在视频中,我们看见有乱扔烟头、易拉罐的父母;有大吼大叫,对他人呼来喝去的父母;有通过暴力宣泄情绪的父母;当然,也有热心帮助他人的父母。

在综艺《闪亮的爸爸》中也有类似的片段,小朋友蛋蛋三番五次对着明星爸爸潘玮柏说脏话,潘玮柏严肃的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没想到孩子大哭着说:因为平常爸爸妈妈就这样,我是跟妈妈学的。”



孩子看见什么,就跟着照做什么,父母的一言一行,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毕竟,我们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模仿者。

二、强行制止孩子的行为

模仿这个行为本身并没有对错,不合适的是他学习的对象。

所以,制止和强迫认错是没有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发泄情绪也并不能解决问题。

他反而会从你的行为中知道:原来生气的时候大喊大叫就行了。这一定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有些在我们看来毫无意义的学习和模仿,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和喜悦。强行制止不仅切断了孩子与世界、与他人的连接,还可能会适得其反,激发他的逆反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j·凯根说:对于儿童,模仿可以是一种获得愉快、力量、财富或别的渴望目标的自我意识的尝试。”愿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过程中茁壮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