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一不满足就大哭大闹,比起情绪管理,父母的“抱持”更有力量-555电玩游戏平台

"

前几天,一个朋友和我诉苦,前段时间她出差,孩子没人带,就送回老家待了半个月。结果接回来后,原本很乖的孩子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动不动就发脾气。

昨天,朋友带着孩子一起去逛超市,孩子要买一个奇趣蛋,她拒绝了。结果,孩子立刻就开始大哭大闹。

看到孩子突然崩溃的样子,朋友很头疼,可还是耐心安慰:

妈妈知道你想买奇趣蛋,可是家里还有新的呀。”——没用;我们回去后,一起玩家里的奇趣蛋,好不好?”—— 没用;我们不买奇趣蛋,给你买一包饼干吧?”——依然没用。

到了最后,朋友没办法,只好给孩子买了一个奇趣蛋。回来后,她就问我:孩子是怎么了?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太让人心烦了!”

孩子一不满足,就大哭大闹!

孩子一不满足就大哭,一定是被惯坏了吗?

通常情况下,孩子会出现这种行为,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第一种原因很简单,也是我们最常遇到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特别溺爱,导致孩子被惯坏了,没有建立起规矩意识。

比如有一些父母在养育孩子时,对于孩子的要求,不分是否必要,全部给予满足。有时就算想要拒绝,孩子一哭闹,就没了底线,立刻满足。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如果我想要得到一样东西,爸妈不同意,我就可以用哭来解决。只要我哭得够厉害,他们就一定能满足我。”

只要我哭得够厉害,他们就一定能满足我。

这种情况很多。但是还有一些父母会发现,自己平时并不溺爱孩子,孩子也很乖、很懂事,也遵守各种规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会因为一些小事突然发脾气,怎么劝都没有用。这是怎么回事呢?

碰到这种情况,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孩子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情绪崩溃,看来需要加强情绪管理的教育了。

但是,原因真的是眼前的小事吗?

孩子哭,真的是因为眼前的小事吗?

孩子突然情绪崩溃,原因不一定是眼前的小事

我先说一个同事王姐的故事。

王姐是单亲妈妈,自己一个人带着儿子一起生活。有一次,她和儿子玩游戏时,儿子轻轻地打了她一下,王姐则装哭逗孩子。

没想到,装着装着,王姐就真的哭了。一开始,她只是小声的啜泣,儿子以为她是装的,就乐得咯咯直笑。

过了一会儿,儿子发现妈妈是真的哭了,就赶紧抱住妈妈。后来,两个人一起放声大哭。哭过之后,王姐感觉特别放松。

作为成年人,我们很容易理解这种感受,平时遇到大的困难时,我们都很坚强,能坚持得很好。但是,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往往能让我们心态崩溃。

王姐哭,当然不是因为儿子打了她一下,而是假哭引发了她的真实情绪,让她积压很久的情绪被重新唤起,所以就突然崩溃了。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能让我们心态崩溃。

这种感受,不是我们大人所独有的,孩子也同样会经历。特别是那些很乖巧、懂规矩的孩子,更容易因为过多的压抑而导致自己的心态崩溃。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大哭大闹,绝不是一件简单的、可以轻易糊弄过去的小事,里面隐藏着孩子深层次的需要。

但是,这些深层次的需求,孩子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和我们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喋喋不休,事后才觉得自己特别可笑,是一个道理。

而且,就算有时候孩子意识到了,也会因为年龄小,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结果,发脾气、哭闹,就成了他们唯一的语言。

越乖巧的孩子,越容易因为过多的压抑而心态崩溃。

面对情绪崩溃的孩子,抱持永远优于教孩子管理情绪

的确,教孩子学会管理情绪,能够让孩子变得更理智,避免被情绪控制。即使偶尔出现情绪崩溃,也能很快调整好。

但是,在此之前,我们要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做到这一点,就能真正帮到孩子。因为,教孩子情绪管理只是治标,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治本。

这件事,在最近大热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在哪吒父母李靖夫妇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就是——抱持。

尽管从一出生,魔丸的恶就导致哪吒开始闯祸,被大家当做妖怪,遭受着世俗的偏见,也让哪吒破罐子破摔,自嘲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

但是母亲的包容,让他感受到了温暖;父亲的以命换命,激发了他的勇气。最终,哪吒逆天改命。而李靖夫妇的做法,就是抱持”。

父母的抱持,让哪吒逆天改命。

什么是抱持?抱持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抱持,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最早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英文被称为holding,字母意思是把孩子抱在怀里,不让孩子掉下来,即满足孩子的各种生理需求。除此以外,抱持更是指父母要努力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在孩子出现各种问题行为时,父母能hold”住,并且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可以说,判断父母合不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就看能否抱持住孩子。孩子听话时,自不必说;孩子情绪激动,甚至出现攻击性语言或行为时,父母更要抱持住。

如果父母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发展出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孩子在这段关系中也能体验被无条件接纳的感觉,从而获得充足的安全感。

以后无论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困境中,他都知道,自己的身后有父母的支持。同时,抱持也给了他自尊和自信,让他有底气面对各种不确定,更加相信自己。

反之,如果孩子从小没有体会过抱持的感觉,他以后就容易问题重重,内心力量也会不足,缺少探索世界的勇气。

抱持,让孩子有底气面对各种不确定。

抱持这么重要,父母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想要在孩子情绪崩溃、发脾气、大哭大闹的时候,做到抱持,确实需要父母有很强的内功。但是,想做到也不难,记住 看、信、稳” 这个三字秘诀即可。

一、看: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看清孩子的诉求。

当孩子调皮不听话时,当孩子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时,当孩子一被拒绝就大哭大闹时,当孩子毫无理由地对父母大吼大叫时,我们要先去看,看到孩子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看清楚他的内心有什么样的需求。

通常来说,这背后的诉求主要有两点,一是借题发挥,发泄堆积在心里的情绪,一般这些情绪是由挫折引起的;二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得到爱和陪伴。

举个例子,当孩子初次接触未知的事物时,由于不熟练,很容易产生挫败感。比如,刚学习写字的孩子会气得扔下笔,刚学习社交的孩子会突然掉眼泪。

所以,当孩子毫无征兆地出现发脾气等反常行为时,我们可以去了解一下,他是不是在其他方面遇到了挫折。

因为所有人都是讨厌挫败感的,而且也羞于向别人说起自己的失败经历,别看孩子人小,这种羞耻心更重,所以才会故意借题发挥,把这种挫败感给发泄出来。

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

如果不是这方面的原因,那很可能是孩子在用这种手段寻求父母的关注,希望父母能陪伴自己,或者是填满自己爱的水杯。

像前面提到的,朋友的孩子哭着要买家里有的奇趣蛋,显然,孩子是在没事找事”,因为妈妈离开了他半个月,让他感觉到了不安,便故意无理取闹,就是想向妈妈传达一个信息:妈妈,我好想你,你怎么让我等了这么久?”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如孩子累了,生病了,身体上需要照顾;生活中有了大的变化,如父母离婚、换了学校;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觉得没有掌控感等。只要我们细心去看,就都能看出这些具体的诉求。

孩子的无理取闹,背后可能是对父母爱的渴望。

二、信:相信孩子有内在生长力,这份信任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作为父母,我们要相信,孩子的内在有一种力量,可以帮助他成长得更好。如果有这样的认知,就永远不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且不论孩子做什么事情,总能从孩子的行为中找到亮点。

因为有了这份信任,父母会变得更加从容,会不由自主地和孩子一起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也能用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帮助孩子。

这,是父母的重要功课。

与此同时,父母是和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的语言决定着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心里相信孩子,还要把这份信任用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说,我们很信任你”,我们对你有信心”,你可以做到”,我们一起努力,一定可以解决问题”等。

如果我们总是向孩子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孩子就能把这份信心内化成自我认知,并且不断地肯定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相信孩子的内在力量,可以帮助他成长得更好。

三、稳:正视自己的心结和焦虑,让自己面对各种情况更能稳住。

如果父母本身是在抱持的关系中长大,那么想稳住并不难。可是如果父母自己的内心都有各种心结和焦虑,就需要先花一些功夫梳理自己的内在力量,才能有能力去应对孩子出现的各种情况。

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冲着我们无理取闹,是值得高兴的事。因为,通常而言,一个人只有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才有可能毫不掩饰、真实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愿意对着我们表达自己的情绪,说明他还信任我们,希望我们可以提供帮助。如果孩子不敢表达,那才糟糕呢。

其次,我们要正视,真正让我们难以接受的,并非孩子的哭闹,而是我们内心的焦虑。比如,我们会担心孩子在外面哭太丢人,会显得很没家教;或者,哄不好孩子时,担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自己心里也会感到挫败;或者,担心孩子因此变得不理性等。

所以,当孩子因为一些小事大发脾气时,父母要先别急着焦虑,也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心里默念稳住”,然后再开始行动。

正视心结和焦虑,让自己面对各种情况更能稳住。

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未必真的是因为眼前的小事,而很可能只是借题发挥,找机会发泄心中的情绪,或者寻求关注。

此时,我们要做的,不是责备孩子无理取闹,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而是要抱持住孩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