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
居身务期质朴
教子要有义方
居身务期质朴”的意思是说做人应该实在、朴实无华。但在这里,只把它当作教子要有义方”的一个前引!
现在这社会上,有很多孩子都被称为熊孩子”,为什么现在熊孩子”这么多?是因为当年的熊孩子”结婚生子了,熊孩子”还是培养了熊孩子”。
这就是当下的一个规律。不能避免吗?当然能避免,我们当父母的,首先要以身作则,其次是学会如何去尊重孩子。好东西在后面,请诸位接着往下阅读
教子要有义方”这句话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几千年来,教育子女,一直都在实施,如今时代已经进步,单这一点,却还有不如古人之嫌!
古人注重德艺双馨,我小时候读书老师教我们要知道德智体美劳”,总是会把德”放在第一位。如今追求的是什么?家长心里都心如明镜:成绩、分数、名次、考级......至于子女的品性、追求、内心世界,却往往漠然视之,考好了什么都好说,考不好什么都免谈!
教子,除了要明之以大义,还需要有恰当的方法。好东西大家都清楚,但是今天分享之后,希望大家能够奉行。
方法有三种:言传、身教、环境熏染。
言 传
言传:简单来说,就是时刻把握教育的孩子的机会,把正确的道理灌输给他。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恰当时机,就是在孩子顺心的时候,安静的时候,你跟他讲讲,他会比较容易接受。
多讲、反复讲,讲十遍,孩子有一遍听进去就足够了。老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烂笔头不如碎嘴子!”
一个小典故
说在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教育自己女子的。
他和他儿子高宗李治(武则天的丈夫)在吃饭的时候,那时候李治还是一个孩子,李世民就跟他儿子说:儿啊,你知道这米饭是怎么来的吗?”
李治说不知道。
李世民:这是农民辛苦耕耘才得来的,所以呢,咱们吃饭的时候,不能浪费。”
然后接着给他儿子普及知识:农民每年耕种的时间很重要,所谓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你以后当了皇帝,千万不能让农民在耕种的时候服徭役。
如果把他们耕种的时间都占据了,百姓不种地,拿什么吃饭呢?没饭吃,怎么活下去呢?活不下去就一定会天下大乱的。”
此外,史书中还记载了许许多多李世民对于儿子的谆谆教诲,这就是言传的魅力。
身 教
有人说我可没有那么多大道理可以讲,有没有什么比言传更简单更有效的?要说胜于‘言传’的就莫过于‘身教’了。古人云:身教胜于言教。父母以身作则的教育远远胜过言语的教育。
子女在童年时期有很强的模仿性,而父母则是其第一模仿对象,父母的语言、动作、表情、待人接物的方式、生活习惯都会对子女产生很大影响。
比如父母一边打麻将,一边对子女说要努力学习,不要贪玩,子女能听得进吗?父母天天吵架,出口即骂脏话,要子女性情平和、说话文明,可能吗?
《小儿语》上说:老子终日浮水,儿子做了溺鬼。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
这就是上行下效的道理。如果父母恩爱,讲话文明,待人宽厚,勤劳善良,爱读书学习,家庭气氛温馨,子女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不需要你过多说教,他必定受到潜移默化深层次的影响。
所以要将子女教育好,父母要完成自身的教育。这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的道理。父母自己做好了,子女谁不跟着做好呢?
环 境 熏 陶
至于‘环境熏陶’,这应该算是一道‘配菜’了吧!
从心理学上说,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从而影响他的命运!虽不起眼,但这也是一大必要因素。
孟母三迁”的典故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环境熏陶的’例子!从坟地搬到集市,再从集市搬到学校附近。
孟子也从一开始的学会哭丧到学会叫卖,最后居住在学校旁就学会了恭谦礼让,最后成为一代圣人。
现代许多家长对子女的物质生活异常关心,并不太重视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就导致了为什么很多家长总抱怨说自己对子女那么好,可子女却老是和自己疏远的原因,这是我们现代教育应注意弥补的。
尽量了解子女内心,尊重他们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想法。
要做到因势利导,不能一刀切,看见别人的子女怎样,也要自己的子女必须怎样。
大千世界没有哪两片树叶是一样的?人的性格、兴趣更是如此。每个人的长短是不一样的。这其实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的道理。
教育子女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仅将三种最重要的列举出来,希望大家能够加以引用。
教子要有义方”这句话是微言大义,值得我们好好体会,每一位做家长的更应该认真学习,恰当地落实于子女教育中。
把自己真正对人生的一种体会,一种正能量的东西传递到孩子身上,就真正做到了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