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读书笔记-555电玩游戏平台

本书是《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的续写。因为《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的读者普遍反映太过理论化,他们都希望有一本更具体,更详细,更直接描述的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指南和使用手册。所以本书应运而生。

所以这是一本讲蒙台梭利方法的书。这本书提供了在儿童之家已经实践过的,具有很好效果的教具使用方法和教育方式的具体描述。

第一章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发展情况

心智发展的敏感期

作者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心智发展是有敏感期的,这个阶段就如同软蜡一般,对某些刺激有相当大的反应,当敏感期已过,这些刺激对孩子的影响力就会逐渐变弱。

例如老师只需念一遍,四岁左右的孩子就能完成单词拼写,可是七岁或者更大的孩子却做不到,我们需要老师多念几遍才能做到。

作者认为孩子要到六岁才能受到教育,白白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孩子的发展也因此受到极大的阻碍。

作者在教孩子读写的时候,发现只向孩子展现字母,你过几天孩子就不再记得了。

将字母刻在木板上,让孩子沿着木板上的纹路进行临摹之后,还是很快就能认得字母了。

从这一点,实验作者认识到,对孩子而言,触觉经验与他们的发展与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在认得字母之后,孩子开始问更多的问题,开始深入的了解字母,例如字母的发音,孩子就像一台吸尘器,想把有关字母的知识都吸进去。

经过触摸与书写

孩子通过对字母的触摸,了解了字母的形状,也知道了单词是有许多声音组合而成,并凭借字母和的练习能够分析并组合拼写出单词。

拥有以上知识储备之后,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习书写了。

孩子拼写出一两个单词,很快就会写其他单词,用不了太长时间就能学会他所能说的所有单词了。

对于受过这种训练的孩子,不需要像传统学校那样一个一个单词的,教他书写书写,对孩子来说不但是毫无乐趣的任务,而是一种对知识的内在渴望。

(我非常好奇,因为中文的结构和英文不一样,我觉得应该也有方法能让中文的书写变得这么容易。)

作者发现孩子在任何格式的纸上都能书写得非常漂亮,有的孩子甚至能把单词书写得像印刷的铅字一样细小工整,比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写得还要好。

由于孩子触摸的是一样的字母,字母的形状已经深深植入孩子肌肉的记忆中,所以他们书写的字形都很相近。

(中文中有那么多个汉字,该怎么教呢?)

作者认为,先让孩子知道,每个字母都有一个声音,然后根据字母的读音,用活动的字母将单词拼写出来,这种将字母与读音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在孩子的敏感期有特别的效果。

这是孩子已经能够书写,却还无法阅读。但是在孩子进行了五个月的拼字训练之后,他们就突然会自己阅读了。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孩子们的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单词意义的求知欲。

高度准确性的活动

作者认为数学包括以下三种:

算数:数字的科学。

代数:抽象的数字。

几何:抽象的抽象。

作者凭着对孩子的了解,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将这三种数学全都教给孩子。

他们发现将三种数学全部教给孩子的三合一的教学方式非常有效,就像只有一个支点,维持平衡的东西,远不如三角支撑稳固。

例如在介绍个十百千等数量单位,是用几何形状点线面体来展现。

作者发现五岁到六岁的孩子,非常愿意学习,是敬畏计算,所预算的都是十以上的,而我们开始教给孩子的只限于1到10以内的四则运算。

四岁的孩子也想要学十以内的运算,而且非常投入。

由此看来,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无限的,是不愿意被限制的。

经过长期观察,作者发现孩子对高度准确性的活动非常感兴趣,而且越复杂就越感兴趣。

高准确性的活动,不仅指动作方面,还包括具有操作性的工作。

孩子对准确细节的追求是一种天然倾向,在观察花卉或昆虫时就有所体现,而且这种对准确性的要求会向数量方面发展,并将准确性带向抽象的数学。

哲学家兼物理学家巴斯卡认为人类的行为都在围绕其所处的环境进行,而且这些行为会越来越精准。

帮助孩子运用自身的巨大潜能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孩子会很容易感觉疲惫,一旦孩子有了疲惫感,就很难再进行学习,所以早早就将孩子送入学校,是一件让孩子痛苦的事情。

作者通过对3到6岁甚至更小的孩子进行认真的观察,并没有发现他们在学习时出现疲惫,而是越学越兴奋。

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会产生疲惫感,例如吃饭,咀嚼的过程会给人带来能量。事实上,心智的发展让孩子更有活力,更有力量,更健康,根本不会产生疲惫感。?

作者认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如果3到6岁的孩子真的能够自然自觉的吸收知识,就应该抓住时机,将孩子放置在配备了合适设施和家具的环境中,让孩子进行探索,一点点吸收知识,并容许孩子模仿成人。

第二章 通过细致观察获得的方法

三岁到六岁是孩子性格发展的关键期

经过长期观察,作者验证了两件事,一件是孩子在相当幼小的时候,就能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吸收知识和文化,另一件是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培养,要及早开始。

语言敏感期

孩子能够集中精力思考脑子里的事情,就是因为在第一个时期(0-3岁),从环境中吸收了一切,他能够吸收的知识。

孩子吸收的所有信息和知识都会在大脑里存档归纳在哪说话之后,语言的爆发期也就随之而来了。

在孩子五岁半到六岁之后,语言的敏感期就会慢慢消退。有时候学习书写能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着迷,到了八九岁便没有学习书写的热情。(为什么我们这边完全感觉不到?)

看得出来,孩子在学习书写动用相关器官之前是经过间接预备”的,"间接预备"这个概念是蒙台梭利方法的组成部分。

生物的胚胎期就是在做间接预备,器官还没有成熟之前是不会下达任何指令的。

对于孩子而言,仅仅通过模仿或强迫去学习,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只有孩子做好了间接预备”之后的一切才有意义。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预备好的环境”,让他能够自在成长,自由发展。

三岁到六岁,正是一个对智慧学习十分渴求的时期,不管只要有多长多复杂,是动物学生物学还是其他内容,孩子都非常热衷,极有兴趣。在教授过程中出现困难的却是老师,他们对这些名字很陌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解并记住。

如何面对孩子的问题?

孩子在三岁到六岁这个阶段总是有很多问题,想要知道所有事情的真相,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他人千万不能觉得烦人,也要当作一件有趣的事情,要知道你面对的是孩子渴求知识的心。

面对孩子的问题,老师要做好准备,要了解孩子前一阶段的发展情况,放下固有观念,不能只用逻辑思考的方式来回答孩子的问题。

其实孩子从环境中学习的知识,远远比在老师那学的多,老师并不需要特别教导孩子,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就可以了。

孩子的性格和道德教育

孩子的性格是无法教导的,成年人只能起辅助作用,协助孩子性格建立。

关于性格培养,六岁是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性格已经形成,不是由于外力影响,而是自然形成的。

孩子零岁到三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很多因素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

如果在一个六岁孩子身上看到了本不该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性格,就是孩子从身边的环境和自己所有经历的事件中得到的。

一个孩子在三岁到六岁这个阶段被忽视的话,到了他七岁到12岁开始发展性格和道德方面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孩子会显得力不从心,缺乏道德品质的学习能力,背负着曾经受到的伤害,成为一个在心灵上满是伤痕的人。

一些不太正常的偏差行为,会逐渐成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平常行为进入人性格中,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性格刚毅的孩子的偏差行为,以对抗性为表现。另一种情况是,性格懦弱的孩子的偏差行为,以消极对待来表现。

性格刚烈的孩子会经常发脾气,大吵大闹,对抗知识,有破坏行为,占有欲强,喜欢戏弄他人,虐待小动物等,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吃懒座,常胡思乱想的状态。

而性格懦弱的孩子则表现为反应迟钝,爱哭泣,依赖性强,怕生人,怕独自一个人,甚至用撒谎,偷窃的行为进行自我防卫。

我们给孩子提供一个让他们能自由自在发展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去探索学习,这些活动,能给孩子估计饥渴的心灵,带来满足感,激发他们潜在的体内的热情。

你让孩子的学习热情被激起,他们就会不厌其烦的学习,做任何事情都会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

但孩子在兴趣的指导下,开始能够专注的做事情,夏季的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由此可见,消极症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孩子发展的敏感期

在孩子敏感期进行的教育

成人帮助孩子进行手和脚的运动,就是将成人的行为模式套在孩子身上,将孩子变成小大人的样子,这十分错误。

成人只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活动,不要进行干扰,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孩子开始肢体运动,是有其内在的能力激发,是孩子自主自愿的行为。肢体的活动是人体自我意愿的表达,因此只有孩子依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肢体活动,孩子的肌肉才能得以正常发展。对此我们只能静观其变,并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

孩子能自觉自发的塑造自己,正确的理念应该是让孩子通过各种方式确定自己,塑造自己。

在孩子眼中,全能、权威的成人可能会粗暴、打扰、介入孩子的自我塑造过程。

就算成人对孩子的打扰是无意的,但也经过对孩子细心营造构建的东西,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坏。孩子会在成人不注意的情况下,重新营造自己的世界,可成人仍然会粗暴的毁掉一切。就这样,双方的冲突会一直持续,直到孩子妥协为止,那时孩子不再拥有自己的主见,不太想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因此在孩子的敏感期进行适当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比之后的任何时期更为重要。成人一定要顺应孩子的自然成长过程,不要粗暴,盲目的干扰,阻碍其正常发展。

作为教育家,我们要用自己善于观察的能力去了解孩子,并做出正确的选择,清楚怎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好处。

我们一定不能用自以为正确的方法,那样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让孩子自我成长,自由建造,而不是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

无论是对新生儿还是对大一些的孩子施教,老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仔细观察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

当我们因为怕孩子的吵闹,而拒绝与他们一同相处时,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例如当大家共进晚餐的时候,将孩子一个人孤零零的关在另一个房间,将其单独隔离开,就对孩子非常不尊重,相信没有人会用如此不尊重的态度对待成人。我们应该平等对待孩子,让他们与我们一起坐下来吃饭,并深感能与孩子坐在一起是一种荣幸。

敏锐的观察力

孩子拥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因此孩子根本就不需要艳丽的色彩和高音贝的声音引起注意,孩子本身就有很强的观察力,能观察到很多事情,不只是具体的事情的形象,还有动作影像,也能观察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很多东西在成人还未注意到的时候,孩子已经观察理解到了。

孩子们都喜欢看亮光,鲜花和动物,并将他们看到的东西依照顺序存在大脑里。

给孩子适当,正确的帮助,就必须学会细致敏锐的观察出孩子的需要和感受。

如果想定制一套适当的育儿方法,那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参与到成人的生活之中。

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对成人的行为进行模仿,如果孩子连城人是怎么做的都观察不到,他们就无法模仿,自然无法学会。

我们要求成员尽可能多的与孩子相处,多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

不模仿成人,不会提问的孩子,就像没有灵魂的屈壳一样。

其实如果让孩子多呆在大人身边,他们想什么时候睡,再什么时候睡,就能发现,孩子并不需要过多的睡眠时间。

第四章 儿童之家的环境设置

科学的养育建议,母乳喂养,不赞同使用襁褓,建议多给孩子洗澡,不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和运动,提倡孩子穿朴素简单的衣服,保证孩子的睡眠,还要根据孩子的生理需求进行喂养。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照料孩子的目标,只是将孩子的身体养育的健康强壮而已吗?难道孩子的成长,仅仅需要一个健康强壮的身躯?

孩子不只是身体的成长,更在于心里的成长,在于精神的追求。母亲渴望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希望看到孩子除了身体在成长外,心理也渐渐成熟,并最终成长为一个全面的人。

儿童的劳动

孩子的成长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孩子的身体必须要从外部世界中获得新鲜空气和食物精神,也必须从外部世界中吸收所需的养料。

外部劳动他人可以替代,可是人内心的思想,劳动者必须自己完成。

我们让孩子多休息,就是让孩子通过这一方式进行思想劳动。

也就是说,孩子不需要把精力都放在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依靠他们单薄的力量,也做不出太大贡献的外部劳动上。

所以孩子的休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休息,而是在进行一项神秘的劳动,以达到自我建构的目的。

孩子正是通过这样的劳动使自己长大成人,仅仅是长高,长大是不够的,要想真正长大,就要具备运动神经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智力的成长发育也需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行。

孩子成长需要具备的功能分为两种:

1.一是运动神经系统功能。

这项功能可以让孩子拥有平衡能力,学会走路和协调肢体动作。

2.感觉功能。

这项功能可以让孩子感受周围的环境,并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对比和分析,为自己的智力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认为,他提出的某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不是通用的,只是针对3到7岁的孩子,满足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成长,性格形成的教育需求。

儿童之家的环境

儿童之家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活动空间。每个学校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资金和所能给孩子提供的内容进行合理配置。

儿童之家是真正意义上的家,他拥有一些房间和一个花园,孩子是这个家真正的主人。

孩子可以在花园里玩耍或者休憩。

房间是孩子们进行脑力劳动的场所,也是孩子能够自由支配的房间。

无论是什么用途的房间,其内部的设施一定要适合孩子,而不是成人。

房间内的设施不仅要包括帮助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的教学用具,还应该具备一个小型家庭需要的所有东西。

配置的家具要很轻,可以让孩子挪来挪去,要便于清洗,孩子可以用水和肥皂清洗。

要有各种大小和形状的桌子。

在手工劳作间内,有两样家具是必须配备的,一件是开放式的长橱柜。另一件是有两三排抽屉的衣柜。

将黑板低低的挂满整个房间,让孩子可以在上面随意写字,或者画一些有艺术感的话,正好可以当作房间的背景。

在劳作间最好能摆放一些鲜花或者一些观赏性的植物。

还要配置各种颜色的小地毯,孩子可以随意坐在小地毯上,使用各种教具进行练习。

客厅和起居室是孩子们玩耍,聊天,听音乐和做游戏的地方。

房间的陈设要精致优雅,在房间内放置各种尺寸的小桌子,小扶手椅和沙发。

在墙上挂各种尺寸的漂亮小托架,以便在上面放类似花瓶,雕像,相框等装饰品。

每个孩子最好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小花盆,可以精心的种植,护理和照料植物生长。

起居室里要有一本画有各种图形的图册。

如果能有一架钢琴或其他乐器,特别是专门为小孩子设计的小型竖琴,那就太完美了。

餐厅除了摆放桌子,还要有许多低矮的碗碟柜,这样孩子就能自己拿取放置餐具。

更衣间也必不可少,每个孩子有属于自己的衣柜或收纳空间。

在更衣室要有用桌子组合成的盥洗台,每张桌子上要有一个小脸盆,肥皂盒,指甲剪。

总之,家之中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孩子们来完成。

他们清理房间,清洗家具,擦亮铜器,洗涤摆好餐具,打扫并收起地毯,还要做洗衣服,煮鸡蛋等工作。

自己的个人卫生更要自己完成,要学会自己穿衣脱衣,把衣服挂起来或折好

必备的计步器

仪器的实用性还表现在她很好操作,孩子自己就能很好的进行测量。

他们会自己脱掉鞋,笔直的站在计步器上。

孩子们非常喜爱计步器,量量自己和朋友们的身高,成为孩子们的重要活动之一,很多孩子会很高兴的参与这项活动。

计步器体现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它记录了每一个孩子的生长过程,我借助这些记录能够观察到我在实施教育孩子身体发育状况。

第五章 蒙台梭利的基本教学用具

作者认为,孩子的生理和精神发展应该顺其自然,因此他的教育方法也秉承了这个原则,分为三个部分:

1.运动神经培养

2.感知培养

3.语言类培养

第六章 运动神经的培养

运动神经的培养,必须要与孩子生理机能所有协调运动相符合。

如果没有对孩子的运动进行指导,孩子常会表现出调皮捣蛋,任性好动,任意妄为的行为模式。

孩子其实正通过各种活动找到,真正对自身发展有益的运动组织和协调方式。

不要再试图让孩子安静的呆着,而应该指引孩子去运动。

孩子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就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像一个积极工作的人,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就会努力认真且从容的进行自己的工作,这也是孩子在这个阶段进行肌肉锻炼的要求。

孩子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肌肉训练的相关内容有:基本的活动,如走路、坐、站、立、拿取物件等;能照顾自己,处理简单家务,进行园艺劳动和手工劳作,体育锻炼和运动,韵律活动。

穿衣服和脱衣服

刚开始时,老师要坐在孩子身边,慢慢的向孩子展示系带子,扣扣子等动作,最好能将动作分解,越细致越好,让孩子能看清楚,看明白。

老师可以这样分解动作:首先将四方框上的两块布对齐,如果是扣扣子,就先将扣子捏在手里,再将扣子对准扣眼,接着是将扣子完全放入扣眼,扣进去之后调整一下位置,使布块平整。系带子也是一样的,老是这样,带子系成蝴蝶结的全过程,像慢动作那样展示给孩子看。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老师一一教导,孩子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的,他们会很有耐心的分析每一个动作,并将动作慢慢的细致的做好。

孩子一旦对这个练习感兴趣,就会反复在四方框上进行系统训练,渐渐的孩子的双手会变得十分灵巧。有的孩子一有机会,就想给真正的衣服扣扣子,给鞋子系带子。

处理简单的家务

一开始先由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用正确的动作和方法,教会孩子们如何去做,老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也可以不说话,只做示范。

老师要教孩子所有动作如何站立,如何坐下,如何拿取物品,如何礼貌的将物品递给他人?如何能不发出一点儿声音,就这将碟子摆放好等。

孩子很轻松就能学会,并很乐意做这些事情。

可以安排孩子轮流做,洗碗,上菜,打扫等家务劳动。

用不着要求孩子,孩子会很愿意这样的,轮流制度,并自觉的承担需要完成的工作,哪怕只有两岁半的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的发展与成长只能由孩子自己完成,老师的授课只是一种帮助,一种提示是给孩子的成长道路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园艺和手工劳作

大家已经认可了,原因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护理植物和小动物,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手工劳作方面,作者选择泥塑,可以让孩子用泥土制作小碗,花瓶,瓦片,砖块等。

"踩线"练习

老师用粉笔或者涂料,在一大片空地上画出一条线,或者一个大圆,孩子需要前脚接后脚的沿着线行走。

在踩线时,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孩子就像在走钢丝那样,尽力稳住自己的重心。

一开始老师先向孩子展示彩信这项动作,老师在前面坐,孩子就跟在后面模仿,而不用语言进行解释。

这孩子已经掌握,如何踩线时,老师就可以离开,让孩子自己练习。

在做踩线这项练习时,老师可以播放一些音乐,例如一首非常简单明快的进行曲。

音乐不仅能给孩子的活动伴奏,还能激发孩子努力向上的意识。

但孩子通过展现这项活动练习,学会了掌握身体平衡,他们走的姿势会稳健,标准和优雅,不仅是走路的姿势,身体的整体形态,都得到很好的提升,变得从容和优雅。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踩线练习的难度,例如,可以在演奏钢琴曲时,要求孩子根据乐曲的节奏进行踩线。

一首曲子可以练习好几天,慢慢的孩子会吵到乐曲的节奏,用手和脚配合音乐节奏进行练习,还会将音乐作为踩线练习的伴奏。

第七章 感知训练

木质立体插件

在众多教学用具中,最能吸引两岁半到三岁孩子注意力的教具就是三套木质立体插件。

第一套插件是高度相同,直径大小依次递减的圆柱体。(图2)

第二套是直径相同,高度有变化的圆柱体。(图3)

第三套是高度和直径都有变化,或大或小或高或矮的圆柱体。(图4)

这三套教具的具体使用方法是,先将所有的圆柱体插件全都取出来,打乱圆柱体原本的顺序,然后让孩子们将打乱的圆柱体放回正确的位置。

老师可以先做示范,将圆柱体取出,在桌子上将它们混合打乱,然后向孩子示范如何将圆柱体放回正确的位置。

孩子喜欢独自进行这项练习,为了不被别人打扰,孩子还会在相对安静的地方私下进行练习。

作用

这项练习能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当圆柱体放置的位置不正确时,还只会开动自己的脑筋,不断进行尝试,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寻找到圆柱体的正确位置。

这几套教具都是培养孩子用眼睛区别大小尺寸的功能。

作者的教具是他教育方法的重要一环:教具能够控制错误的出现,孩子在教具的指引下,不断纠正出现的错误,并最终获得成功。

不是老师让孩子知道错误出现在哪里,而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发现了错误并纠正,是孩子自己智力劳动的成果,孩子就是这样进行了 自我教育。

这项练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将圆柱体放入正确的位置,而是要让孩子学会如何进行练习。

其深层次的内在的训练目标是通过这项练习,训练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指导孩子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决定和认识。

孩子在不断的做这项练习的过程中,就能使其注意力和理解力提高和发展。

木质几何立体图形教具

还有一种教具是三套几何立体图形的木质教具,

第一套是由十个粉红色的木制立方体组成,立方体的边长由十厘米到一厘米,依次递减(图6)

第二套是有十个棕色的棱柱体组成,能住腿的长是20厘米,截面的高度从十厘米依次递减到一厘米。(图7)

第三套是由十个绿色或红蓝相间的薄板组成,方截面都为四厘米,薄板的长度则由十厘米到一米依次递增。(图8)

在进行这些练习之前,老师可以先做示范,给孩子看如何摆好那些立体版。

但是孩子实际上并不是直接从老师那里学会如何进行这些练习,而是通过观察其他孩子的训练学会的。

老师只需要认真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关注孩子的具体操作,在必要的时候纠正孩子的行为。

所谓纠正孩子的行为,只是孩子在粗暴或者胡乱操作教具时进行纠正,而不是在孩子没有正确摆放立体或薄板的时候。

孩子摆放立方体或薄板的时候发生错误,是由于孩子缺少练习造成的,孩子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和分析,重复进行练习,总会改过来的。对于这些错误,老师不应该打扰纠正孩子。

因为这个练习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一定要将立方体或薄板按顺序排放好,而是必须孩子自己动手操作,经过不断练习之后,孩子一定能将所有的立方体或薄板按顺序排放好。成功之后,还是会欣喜的将自己的杰作展示给老师看,这才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孩子通过这些练习能锻炼自己,区别相似物体大小的能力,提高观察力。

触摸教具

孩子可以在同一时期内做各种不同的练习。

作者还有这样一种教具:它是一块矩形板,表面分成两个部分,光滑面和粗糙面。

在进行这项练习之前,让孩子先清洗自己的小手。再将纸巾放入温水中,浸泡几秒钟。

然后老师引导孩子用柔软的指尖,轻轻的抚摸两个表面,感受两者的不同。

在抚摸表面时,孩子的指尖轻微移动的动作,是培养孩子们控制能力的好方法。

这项练习是对孩子进行触觉培养的开始,在蒙台梭利教学方法中,对孩子触觉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在指导孩子做这项练习时,老师必须要有积极参与的态度,要示范如何练习,还要引导孩子如何用指尖轻轻抚摸两个不同的表面。

老师在参与这项练习时,不需要作解释,最好保持沉默,只要握住孩子的小手即可。

如果老师要说话,那就说些鼓励孩子动手去抚摸,体验两个不同表面所带来的感受的话语。

体验过两个不同的表面的教具后,可以给孩子感觉另一种家具:它也是一块矩形板,上面贴有不同程度光滑和粗糙表面的胶带纸。也可以使用那种层次分明的系列沙子,作为培养孩子触觉的教具。

通过对不同表面的抚摸,孩子体验到了不同表面所带来的感受,慢慢的就能分辨出差异细微的触觉感受,提高触觉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手部的控制能力。

在这些练习之后,可以让孩子触摸各种各样的布料,例如丝绸,棉布,亚麻布,天鹅绒等。布料要选择颜色鲜艳,明亮的,且形状大小要尽量一致。

然后老师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新的练习,孩子抚摸布料,可以从粗糙的棉布到细滑的丝绸,可以让孩子根据布料的情况和光滑程度,采取相应的用力抚摸或者轻柔抚摸来感受布料。

孩子对这类抚摸练习特别感兴趣,除了使用灶具触摸,还会在自己周围的环境中寻找这种体验。

木质矩形板教具

这套教具是由一些木制矩形板组成,矩形板大小相同,但是制作矩形板的木材特征是不一样的,所以每块矩形板的重量颜色都会有区别。

可以让孩子拿起一块矩形板,然后展开手掌,轻轻地掂一下。这个动作是让孩子学会轻微动作的好方法。

孩子将矩形板放在自己的手掌上,掂来掂去,感觉则矩形板的重量,但动作要尽量轻。

当孩子能够很快速的感受到物体的重量时,手部掂矩形板的动作就会越来越轻微。

当孩子不需要掂的动作,拿出举行反就能察觉到重量时,就达到了这个练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对孩子需要不断的重复的进行训练。

老师应当帮助孩子掌握了练习的技巧,孩子会将自己的双眼蒙住,进行训练。

孩子拿起矩形板,将较重的板放在右侧,将较轻的板放在左侧。

等分类完毕,孩子会取下蒙住双眼的手绢,看看自己是否能够准确区分。

方块板教具

在进行上述所有练习的过程中,孩子还可以用另一种非常能吸引他们的教具来进行锻炼。

这条具有方块板组成,三块板上裹着颜色亮丽的丝绸布料,由两个独立的盒子,盛放这些方块板。

每个盒子中的方块版有64种,由浅到深的不同颜色,分为8种不同色调,每种色调都有8个深浅不同的色度。

这个练习的要求是让孩子给打乱的颜色或色度配对,就是让孩子从打乱了次序的方块板中找出两个颜色相近的方块板,然后按次序排列好。

刚开始做这个练习时,老师不要将128块方块板全都混在一起让孩子来区分,可以先选择颜色鲜艳明亮的方块板,例如红色,黄色和蓝色,挑出3对或者4对这三种颜色的方块板混在一起。

老师从里面拿出一块红色或者黄色的方块板,向孩子示范,如何从那堆方块板中挑选出与红色相近颜色的方块板,并将配好对的方块板放在桌子上。

然后老师再拿出另一种颜色的方块吧,例如蓝色,让孩子自己动手,挑选出相近的颜色进行配对。

之后老师再讲方块板打乱,让孩子重复这个练习。

在孩子逐渐掌握了一定技巧之后,可以渐渐增加颜色的数量,可以由2种颜色增加到4种或5种。

孩子三岁时就能够从许多的方块版中配出十对或者12对颜色相近的方块板了。

当孩子能一眼就判断出颜色的一致性,一下子就能配对成功,那么就可以再加大些难度,让孩子做颜色深浅度的练习,感觉每种颜色的不同色度之间的细微差别,锻炼孩子的观察力。

孩子们只有经过不断的重复的练习,才能提高这一能力,才能区别同一颜色不同色度的细微差别,所以让孩子尽情的练习吧!

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每次练习开始,先将颜色最深的方块板挑选出来,这样孩子在进行这项练习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第二个建议是,老师可以时不时的引导孩子对颜色相近的两个方块板之间,进行直接细致的观察和比较,然后将这两个方块板与其他方块板区分开。

这种色彩感知练习,对大一些的孩子而言,是开发其色彩记忆”的好方法。

当孩子认真仔细观察过一种颜色之后,他们无需用太多的时间,就可以从一堆色彩缤纷的方块板中找到与其相近的颜色。

可以看出孩子实际上是通过记忆来识别颜色的,依靠的是色彩差异,留在他们脑中的印象,而不再需要参考具体事物。

小橱柜教具

还有一套非常有趣的教具,是一个带有六层抽屉的小橱柜,在每个抽屉里有一个木质的方框(图10)。

在每个抽屉里都衬着蓝色的纸,都拿走几何图形时,就可以看到抽屉底部复制出了一个完全一样的几何图形。

插嵌有几何图形的方框,按照一定的规律放在抽屉里。

第一个抽屉:六个直径依次递减的原型(图11)。

第二个抽屉,五个矩形和一个正方形,矩形的长度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但宽度依次递减(图12)

第三个抽屉:6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边长和角度都不一样,分别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图13)。

第四个抽屉:六个多边形分别从五边到十边,即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和十边形(图14)

第五个抽屉:六个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分别为鹅卵形、椭圆形、菱形、梯形等形状(图15)。

第六个抽屉:四块平面木板,没有插嵌任何几何图形,也没有固定图形所需的小把手,另外两块板是两个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图16)

这套教具要配合一个木框使用,这个木框里有6个格状分栏,打开时像一个盖子,合起来时能将6幅插图完全盖住,只能摆放的木框底部的6幅插图模具,牢牢的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

这个木框可以作为孩子的第一堂平面几何图形课的教具,老师根据情况,在所有几何图形中选出一些图形来进行练习。

这孩子第一次做这个练习时,作者建议先选择一些形状区别较大的几何图形,然后再逐步加大难度,给孩子看更多形状更相近的几何图形。

这个几何图形练习与之前的圆柱体插孔练习有点相似,都是在做练习之前,将模具从原来的位置上拿下来,然后打乱他的秩序,并通过小圆把手拿去,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如果图形没能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是放不进去的,这样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一定能将所有的图形都放入正确的位置。要做到这些,不仅需要多练习,还要求孩子在练习中多观察,多比较各种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

在做练习时,手脑并用非常重要。孩子在观察几何图形时,老师应引导孩子触摸图形的轮廓,不仅触摸轮廓,还要触摸目光中与几何图形相对应的孔径的轮廓,只有将两者都触摸过之后,孩子才更能理解几何图形的形状,才能正确的将几何图形插片放入准确的位置。

孩子对几何图形的触摸过程,使得孩子的手对触摸的物体有了具体的了解,这一点在孩子触摸木框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老师在示范动作时,手部的触摸动作一定要缓慢清楚,示范之后还要指导孩子的小手进行第一次的触摸动作,要保证孩子的手指能抚摸到所有的细节部分——那些边边角角。

当孩子的小手能独立操作,并准确完成触摸动作之后,孩子就能够通过触摸物体的轮廓来感知几何图形的形状,多次练习之后,孩子还能够协调自己手部的所有动作,准确画出一个几何形状来。

这个练习并没有具体指向的训练目标,却可以为绘画做准备,能让手部拥有勾勒封闭形状的几何图形轮廓的能力,绘画的基本功打下基础。

与几何图形在平面插片上形状相对应的有三套白色方形卡片,卡片的大小与木框的插孔相一致,分别放入三个立方体形状的纸板盒里(图17)。

这套教具给孩子做练习,可以锻炼孩子用眼睛辨别平面形状的能力。

之前的几何图形插片练习,使用的教具能控制错误的出现,而现在这套教具已没有这个功能。

孩子不能再通过不断尝试将几何图形插片放入正确的孔径中,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而只能根据纸片上的图片形状轮廓来完成练习,只能依靠自己的双眼来观察和判断各种几何图形的形状特征。

卡片分为三组,上面有与木质几何图形插片的大小尺寸和形状都一致的几何形状。

第一组卡片上粘着的图片是用蓝色纸剪出来的几何图形。

第二组卡片上的图形是用约半厘米宽的蓝色的纸剪好,并粘在卡片上勾勒出的几何图形。

第三组卡片上是用黑墨水勾画出的几何图形的轮廓。

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卡片练习中,提升了自己眼睛辨别图形的能力。

当孩子做到第三组,也就是只用黑墨水勾勒出图形轮廓的那一组时,他们就能理解自己手里拿着的几何图形插片与周围物体外形之间的联系。

孩子能渐渐将具体存在的事物与概念性的东西相联系。至此,孩子的脑海中对线条有了具体概念,并只需要通过线条简单勾勒的轮廓,就能识别辨认出几何图形。

孩子们创造的练习方法

训练的方法不仅仅是作者提到的内容,孩子们自己就能想出很多种练习方法。

有的孩子喜欢将木质几何图形插片与直板卡片,像洗扑克牌那样混在一起,然后再一一分开配对。

为了检查自己是否配对正确,孩子会将木质几何图形插片放在卡片上,相互对照几何图形的形状。

孩子们还创造了另一种练习方法,就是将三个系列的所有卡片都摆放在好几张连在一起的桌子上,并将所有的卡片次序都打乱,然后拿出一个几何图形插片,快速浏览桌子上所有的卡片,将木质几何图形插片,尽可能快的放置在相对应的改变图形上。

在教孩子识别几何图形时,作者还教孩子那些几何图形的名字。

当老师准确念出几何图形的正式名词时,孩子会认真聆听,并跟着老师重复朗读,并显示出极大的兴趣。

这段时间正好是孩子语言开发的最佳时期,这个练习同样对孩子的语言开发很有帮助。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平面插片练习之后,孩子开始根据自己周围的环境,不断辨认着自己已知事物的形状,颜色特征。

这些练习激发了孩子体内的热情,世界在他们眼中是快乐的,充满活力的。

孩子通过对物质的触摸以理解和感受物体的形状这一练习不止通过教具才能进行,实际上孩子周围的一切物体和环境,都可以成为触摸练习的教具和场所。

关于立体感知”

通过触摸物体的外形来识别理解物体的过程,让孩子获得了很大的满足和愉悦,并极大的促进了孩子的感知能力。

"立体感知"指的是通过用手触摸物体的外形轮廓来识别物体的外形的能力。立体感知的能力不仅仅是指数据,还包括肌肉感知能力。

3-6岁是孩子自身肌肉运动渐渐形成的阶段,正是这个能力的渐渐增强,促使孩子可以进行立体知觉练习。

当孩子将自己的双眼蒙住,用双手感知各种物体的外形时,就是在锻炼自己的感知能力。

还有很多东西都能锻炼孩子,闭上双眼,触摸识别物体的能力,例如小砖块、弹球、硬币、豌豆等。

这样孩子感兴趣的学习这些几何立方体的方法就是闭上眼睛,用手触摸来猜测几何立方体的名称。

纸板圆柱体教具

这套教具是由六个纸板圆柱体组成。圆柱体或是完全封闭,或是有木头盖子(图18)。圆柱体内部由不同材质的物质做成,所以当摇动圆柱体时,它们会发出强度不一样的声音,从很大声到几乎没有声音。

做这个练习时需要两套纸板圆柱体。刚开始做练习时,先辨识相同强度的声音,并将相同强度声音的圆柱体成对摆放好。接下来的练习是辨别声音的强弱程度,还是需要根据圆柱体发出的声音,按照声音的强弱程度依次排列好。

如果能蒙住双眼,进行这项练习,就能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好的进行练习。

感知训练的总结

感知训练的教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点,教具要有一致性识别,即相似的物体可以配对,或者物体能插入适合的位置中。

第二点,教具有对比性识别,即物体可以对立区分。

第三点,相似物体的区分。

为了让孩子在做练习时,能够尽可能将注意力放在感知到物体上,最好将孩子与外界环境隔离。

教具是由两套乐钟组成,有全音和半音的八度音阶。

这些金属乐中按照色彩顺序放在一块长板上,板上有与乐钟的木机尺寸相同的黑色和白色的长方形格子,白色格子意味着全音阶,黑色格子意味着半音阶,类似钢琴的琴键。

乐钟按照doh、re、mi、fah、soh、lah、li、doh的次序放在白色的格子键上,只有摆放在长板上的乐钟与音调有关,才代表着音符。

练习的第一步是让孩子用小锤子敲击已经按次序排好的蜡烛,月中的第一个音符(doh)。然后再让孩子敲击另一组乐钟,这组乐钟没有半音符,而且月中的秩序都被打乱了。需要孩子一次又一次敲击乐中,找出他之前敲过的(doh)音符。

当孩子找到了音符(doh)之后,就将敲出这个音符的乐钟与第一组的那个乐钟音(doh)对应摆放。

接着孩子开始敲击第二个乐钟音(re),然后从另一组混乱摆放的乐钟里找出相应的(re)音…

孩子以相同的方式继续练习,足够识别出所有的音符。

实际上,听觉训练的教具不仅仅限于此。还有能引起共鸣的金属管,能发出声音的小木棒,或者各种乐器等作为教具。还可以用钢琴来进行听音和变音练习。

静默训练

静默训练是一个可以让孩子尽快注意到声音之间的特殊联系的教学方法。

静默训练的特别之处在于与大家熟知的听觉教育方法不同,它不是要制造各种声音,而是要尽可能的减少周围环境中出现的各种声音。

静默训练”需要孩子们不要动”,即无论什么原因,都要抑制住自己的运动神经,以保证真正做到安静”。

老师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所有动作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要嘴说,还要给孩子一个榜样,给孩子示范什么才是真正的安静,如何才能一动不动。

那就是要求孩子的身体尽可能不动,双手,手臂,胳膊头等身体各个部位都不要动,就连呼吸也尽可能轻柔些,这样才不会制造出任何声音。

要想让身体尽可能保持不动,孩子需要给自己找一个舒适的姿势,一个能够保持自己身体平衡的姿势。

因此当孩子做静默训练时,无论是坐在哪里,都必须要让自己坐着舒服才行。

静默训练的结束方式是老师逐个点孩子的名字。老师或者其中一个孩子坐在后面,或是隔壁房间里一个一个的,用点名的方式来唤醒那些处于沉思状态的孩子。点名的声音要轻柔,不能太大声。当孩子听到别人点自己的名字时,必须起身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行走的动作要小心轻微,尽量不弄出任何声音。

经过训练,能锻炼孩子的克制能力。

第八章 通过语言学习认识世界

听力的特殊重要性表现在它与说话的感觉器官相联系。

因此训练孩子的听力,让孩子注意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并辨别声音之间的区别,是为了孩子更清楚的聆听语言的发音而做准备。

老师在跟孩子讲话时,必须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哪怕是用很小的声音在讲话,好像是在说什么秘密的时候也要做到这一点。

练习准确发音的另一个好方法就是让孩子唱歌。

老师在教授的时候发音一定要慢,把每个音节都分开来发。

在让孩子进行各项练习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与练习相关的名称,这是让孩子进行清晰和准确语言练习的好时机。

例如教师教孩子们区分厚的和薄的要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告诉孩子,这个积木是厚的,那个积木是薄的。

第二步:让孩子理解哪个是厚的,哪个是薄的,对孩子说把厚的给我”把薄的给我”。

第三步:让孩子学会准确发音,老师问孩子这个是什么样的”,让孩子回答厚的”或是薄的”。

在这样的严格训练之后,孩子们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物体的大小,厚薄,长短,深浅,粗糙和光滑,轻重,冷热等,还有许多几何图形的名称和各种颜色的名称。这需要孩子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完全掌握和理解这些名词,孩子需要特别关注物体之间的差别,并通过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的判断,最终获得辨别物体差别的能力。也就是说,孩子体验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是清晰的,彻底的。孩子自己改善和提升了自己。

慢慢的,孩子发现自己所建立的世界不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分门别类的根据物体的不同变化分类,并且每件东西都有其名称。

第九章 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

老师适时的帮助和参与,是孩子们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孩子进行练习时,老师都要进行巧妙的引导。

老师正确的引导方式是在引导的同时,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无处不在。也就是说,老师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但千万不能因此而打扰了孩子的练习。

枯燥乏味的语言会减弱孩子的学习热情,只有保持孩子求知热情,才能够实现正确的引导。

做到这一点,只需要老师尊重孩子,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并且在孩子做练习的过程中,尽量让孩子独立操作,不进行过多干涉。

请耐心等待孩子随时会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并分担他们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当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时,请积极热情的回应他们。

如果孩子的进步比较缓慢,我们也要保持最大的耐心,期待他们的进步,并对他们的成功给予最热烈的回应。

如果成人能做到与孩子在一起时谦虚和善,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孩子,那么就可以说起,掌握了最基本的教育准则,可以作为大家效法的教育楷模。

我们成人需要的工作不被干扰,需要的尊重,事实上也是孩子们需要的。

由于孩子无法将自己的需要表达出来,而且孩子的需要往往深埋于无意识中,所以我们必须要研究孩子,以便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请放手让孩子在内在生命的指引下,无拘无束的自由成长吧,我们只要耐心等待,并仔细观察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可以了,这是我们能做到的所有事情。

第十章 学习书写

孩子在四岁左右基本上能完成上述所有训练,这时他们已经做好了向一个新境界前进的准备。

教育环境提供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手段和措施,他们的基础基本相同。孩子在各种手工劳作的练习中,协调了自己的肢体,并获得了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却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成为一个能自理的小大人。

教学用具无法给孩子提供什么精神的内容,可是教具却能为孩子提供精神内容的组织秩序。通过练习使用各种教具,孩子拥有了辨别的能力。

孩子在教具练习中获得的体验,来观察身边的环境,并将观察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类别有序的印在自己的大脑中。

孩子对这一过程兴趣盎然,会很乐意对所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分类,并最终在大脑中形成大量且有序的精神内容。

之后孩子就能运用准确的词语来确定大脑印象中物体的概念,这些概念不是指单个物体,而是一种秩序,一种分类。

孩子的小手已经为书写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当孩子做好了准备,他们就会非常急迫的想要学习新本领——用自己的双手进行书写。

作者有两套截然不同的练习,来让孩子为书写做准备。

作者发现在书写时,有些动作是为了控制书写工具,这一动作带有一定的个人特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笔迹鉴别一个人。

书写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运用字母符号系统。

因此可以专门针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练习。

这套练习的教具是两块浅槽木板,每块木板上面立着五个粉色的方形金属框架,金属框架的手柄上都有一个圆顶小把手,每个金属架框上还有一个蓝色的几何图形。

与这套教具配合使用的有:一盒十支彩笔,一本作者制作的图案书。

作者对这套教具划分了难度等级,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不同阶段来使用这套教具。

先进行练习的准备工作。将两个前长木板并排摆放在一起,每个浅槽上有五个方形金属插片记忆,总共十个插片(图21)。

给每个孩子发一张白纸和一盒彩笔,让孩子从摆放的像一条线的十个插片中选择其中一个,然后进行下面的练习:

孩子将金属插片放在白纸上,一手压紧,另一只手握着彩笔,沿着几何图形的内缘轮廓进行描画。

描完之后,把方形金属插片拿起孩子,就会发现白纸上有一个封闭的几何图形,三角形、圆形或者六角形等图形。

刚画完一个图形轮廓,就会立即将蓝色金属片放在上面。当孩子把几何图形放在画好的轮廓上时,会用另一种颜色的画笔,沿着蓝色几何图形轮廓进行描画。

拿起蓝色几何金属片之后,孩子就会发现纸上有一个由两种不同颜色的轮廓描绘而成的几何图形。

这个练习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当孩子完成两种颜色的轮廓描绘时,他要再拿起一支写字用的铅笔,在几何形的轮廓里点点画画,直到轮廓里的空间全部填满。

孩子通过这个练习,协调自己的书写动作,使自己能自如地控制手中的笔。如果没有经过一个练习过程,就让孩子进行书写的话,就会像孩子刚开始填画图形那样,线条歪歪扭扭的书写,也会变成一个艰难枯燥的过程。

这项练习到了这个阶段,还是比较粗糙且不完整的。现在孩子需要对图册中特定的图形进行填画练习。

填画图形轮廓的练习在许多方面限制着孩子描画时每一笔的长度。孩子不论画什么图形每个细小空间都必须填满。这样的练习提升了孩子的手部能力,使孩子不仅能胜任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还能在各种限制条件下进行活动。

这个练习可以让孩子会书写各种字体做准备。

这套教具是一系列字母符号。

做练习时,我们需要一组有着一层光滑表面纸片的卡片,卡片上贴着用沙子制成的字母符号(图23)。还有一种是一张大卡片,这张大卡片上有形状相似的字母组贴在一起。

孩子们必须像真正写字那样,用手指去触摸卡片上砂纸制成的字母符号。

当孩子触摸字母的时候,老师便读出字母的读音,可以继续运用之前用过的三阶段方法教授。

比如老师拿出两个元音字母i和o。

1.当孩子在细心感受,认真触摸这两个字母的时候,老师念出它们的读音,并重复发声i,i,i”"o,o,o",

2.然后对孩子说,请把i字母给我,请把o字母给我。

3.接下来老师可以拿去字母卡片问孩子,这是什么字母?孩子会回答"i"或者"o"

老师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教孩子们认识所有的字母。

老师教孩子学习辅音字母时,先不教字母的名字,只教孩子发音。

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触摸字母符号,无论是小卡片上单独的字母还是大卡片上几个贴在一起的字母,都要进行触摸。

经过这样的练习,孩子已经对书写字母符号的基本动作十分熟练,而且也记住了字母的直观形象。

这一练习使得孩子不仅为书写,同时也在为阅读做好准备。因为孩子在触摸字母时,感受着字母的外形和书写字母的相关运动,同时孩子用眼睛观察这些字母时,也是在识别阅读字母。

至此,孩子已经为书写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工作,接下来可以书写了。

这组教具是一组活动的字母。这些活动的字母用粉色和蓝色的直板剪裁而成,放在一种有隔间的特殊盒子里来进行单词组合(图24)。

像意大利语,老师只需清晰的发出组成单词的不同字母的读音就可以了。孩子经过上面的训练之后,听到字母的读音,很容易就将字母一个个分辨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孩子就能够用自己想出的单词做同样练习了。

第11章 音乐启蒙

孩子一旦能够进行阅读,就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识别音符的名称方面。

除了乐钟,还有另一种教具为音符识别的入门练习工具。

这种教具需要先选择一块木板,漆成绿色。然后在上面用黑色的颜料画出五线谱,并在五线谱的每条线上和线与线之间的空白区域刻一些圆孔。

这些圆孔上方对应着高音谱号的名称。

配套使用的还有一套,可以插入圆孔内的白色小圆片小圆片,其中一面写着音符的名称。即doh re mi fah soh lah ti doh

孩子根据白色小圆片上写着的音符名称,将其对应放在正确的位置上,然后读出小圆片上音符的名称。

还有另一种练习方法,就是将写着音符的小圆片,放在音乐钟的长方形基座的正确位置上。经过之前的乐钟练习,孩子已经学会用耳朵来辨别乐钟的声音了。

做完这个练习,可以继续下面的练习。

这一练习也需要一块扣着五线谱的绿色木板,要比上面提到的木板长一些,但是这块木板上没有圆孔,也没有符号。(图25)

这个练习需要很多标有音符名称的白色小圆片,可以任由孩子进行摆放。

孩子任意拿起一个小圆片,看到上面的音符名称之后,就将小圆片放在五线谱上,并且要将写字的一面朝下,让白色一面朝上。

在重复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在同一条线或者同一个位置放置多个小圆片。

做完练习之后,孩子将小圆片翻过来,查看上面的音符名称,检查自己做的练习是否正确。

第12章 算术的学习

孩子在学习计算之前,要拥有必要的本能知识,要先对一些概念有清楚的认识。

像之前的感知练习都是为孩子的大脑发展打好基础。例如长、短、明、暗等概念。在进行识别物体形状差异的练习时,孩子理解了一致”和区别”的概念,先认识了相同的物体,然后再将相似的物体按一定的持续摆放好。

两岁半孩子的大脑对老师过早教他们进行算术,并没有做好准备。但是可以通过插孔游戏慢慢的进行知识储备。

当孩子的大脑做好准备之后,就可以开始算数学习了。在进行算数练习时,我们还需要运用感知教育时采用的同样的教具。

我们可以用一根长木棒教孩子算术。需要先将长木板分成10个10厘米长的小木棒,并将它们分别涂成红色和蓝色。

我们将木棒摆好后,就可以开始教孩子计数了,用手一个一个点木棒,并数1、2、3等数字一直数到10。

我们还要运用之前常用到的三段方法,让孩子有一个清晰的计数概念,并让孩子识别单个的小木棒。

1. 我们把三个木棒放在孩子面前,指着木棒或者一次握在手中,并说:"这是1""这是2。""这是3。"

我们指着木棒的分割线,再次明确的告诉孩子:"1、2,这是2。""1、2、3,这是3。"

2. 然后,我们跟孩子说:"请给我2。""请给我3"

3. 最后,指着小木棒问孩子:"这是几?"孩子会回答:"3。”我们要跟孩子一起数:1、2、3。”

当孩子掌握了这3个数字之后,就可以继续按顺序教孩子计数了。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每次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1个或2个木棒。

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清晰的计数概念。

当孩子读出一个数时,这个数有一个相对应的具体实物存在,也就是数与实物的结合。

当孩子进行8 2的运算时,会在一起摆放两个不同的木棒。一个木棒是由两个长度相等的小木棒组成,另一个木棒则由8个长度相等的小木棒组成。

使用教孩子认识长度的教具来教孩子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会简单很多。

孩子先将木棒按顺序排好,然后拿起小木棒(1)放到9旁边,再将(2)放到8旁边,以此继续摆放,直到摆到5为止。

这个摆放过程演示了十以内的加法。9 1,8 2,7 3,6 4

孩子要将木棒放回原来的地方,就要先拿走4,并将其放在5的后面,然后再一次拿走3、2、1。这样木棒就回到原来的位置,同时孩子进行了减法练习。即10-4,10-3,10-2,10-1。

还有一个教具,是一盒光面的卡片,卡片上黏着砂纸做的从1到9的数字。

让孩子触摸数字,并说出摸到的是数字几。

老师教孩子认识数字,这一过程要做更多工作:首先,老师要示范如何将数字卡片放在对应的木棒上。孩子掌握之后,再教孩子学会将数字卡片按大小顺序摆放在木板上。

数字下面放对应的物体:这套教具里面有若干个格子的盒子,在每个小格子里都印着数字。

孩子看到格子里的数字,就将相应数量的木钉放进格子里。

还有另一种练习方式,将所有的数字卡片放在桌子上,然后在数字卡片上摆放相应数量的小物体。

如果我们不使用相应数量的小物体,而是使用与木棒10一样长的工具,就可以进行10以上的数字的学习,即10,20,30,40,50,60,70,80,90。

还可以使用这样的家教具,有一个框架,上面嵌有10到90的卡片,就固定在框架上,数字1到9可以移动,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