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看到喜欢的玩具,大哭大闹必须买到才肯罢休;去亲戚家串门突然要走 ,不走就又哭又闹不依不饶。这样的情况确实让大人抓狂,孩子一哭二闹三滚地大人就像百爪挠心,真想让孩子立马闭嘴。简单粗暴的方式,给孩子一顿打啪啪啪孩子的屁股开了花,善解人意的方式,买买买~立刻满足孩子的需求。玩具~买要走~走2-5岁的孩子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听到宝宝撕心裂肺的哭闹,家长立刻心情烦躁,周围要么是亲戚朋友要么是到处人围观,真想早点结束这令人头皮发麻的大战。于是,家长开始妥协。尝到甜头的孩子,大脑回路就成这样:不满足要求——哭闹——成功。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
这个时候才是磨练自己培养孩子的开始~有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正说明耐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心理学上,耐心属于意志品质的一个方面,即耐力。它与意志品质的其他方面,如主动性、自制力、心理承受力等有一定的关系。
怎么改变就恶性循环?
1.培养大人的耐心面对孩子撕心勒肺的哭闹,鼻涕眼泪同时在飞。首先需要冷静的是我们自己,给自己一分钟做个深呼吸,心里默念:是亲生的,亲生的。然后给自己做一个心理准备:我要保持平和与耐心来处理这一场硬仗”。虽然很困难但是一定会坚持原则,为了培养孩子的耐心。当孩子遇到困难与犯错时。家长要做的不是一味指责孩子,应该帮助他分析问题所在,找出错误的根源。一起面对并且作以改正。家长良好的心态是事情成功的开端,修正孩子的不足也是在磨练自我。
2.延迟孩子的满足孩子往往是直肠子一什么就什么”好像没有过度。没错,这正是孩子需要学习的耐心和自控力。而此时正是学习的最好时机。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延迟满足:当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先不要马上满足孩子的需求,而以渐进的方式或有条件地让孩子学习等待与接受。比如要买某个玩具,家长可以和宝宝讨论为什么要这个玩具?家里有没有类似的?如果宝贝还是坚持非常想要,可以告诉他我们可以买,不过要等某个周末或者节日或者某个特殊的日子才能买。比如串门时宝宝马上要走,父母应该严肃地告诉宝宝我们正在某某亲戚家做客,我们正在说事情,请你等一等爸爸妈妈,做一个有礼貌的宝宝。
当父母提出要求时态度要亲切但又很坚定,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说的不会轻易改变动摇,但是我也会满足你的需求只是需要一点点耐心。不少测验表示,孩子能够放弃眼前的诱惑,有较强忍耐”力的孩子比难以抵挡诱惑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曾经说过: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可见耐心对于一个人来说的重要性。
3.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一点一点地不断积累,不是一触而就。对孩子的每一点点进步,必须做出及时充分的肯定,给予鼓励。比如在亲戚家串门的孩子等待了爸爸妈妈5分钟,虽然时间很短但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我们应该马上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并高兴的说:宝宝,你等了我们5分钟是个有礼貌的宝宝,也很有耐心,你现在想走的话我们就走。当父母答应孩子什么一定要遵守约定,这样孩子会越来越好。耐心的种子就这样一点点播种在孩子的心里,一次次的锻炼一次次成长,随着改变的次数越多恶性循环终会停止。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了一次成长历练。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