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原来这才是有效的鼓励方式 -555电玩游戏平台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遇到新鲜的事,孩子试都没有试,就直接说不会、我不要、不想做。说破嘴巴,他们也不肯迈出一步。

或者面对一些曾经做得很好事,孩子突然变得怯懦和退缩。

身边就有很多朋友,就说自己的娃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最近也遇到一件相同的事。

我家娃最近加入了一个兴趣班。这个兴趣班的教室四面都是玻璃墙。恰好练习的又是很刚的体育类别,走平衡木、前后滚翻、吊高低杠等等。

每个孩子的表现怎么样,哪一项他们能够做好,哪一项没有办法做到,哪一个孩子开朗活泼,哪一个安静内敛,甚至家长和孩子是怎么互动的,相互之间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在这个班,陪孩子上课的家长有两种席位。

一种是正常席位。就是坐在教室外面的椅子上。小朋友在里面独立上课,下课直接把他们带走即可。

另外一种是特殊席位。即小朋友没有办法独立上课,老师允许家长坐在教室角落,给予孩子精神安慰。

比箭头还要远的上课范围的边缘

来上课的小朋友,家长几乎都光荣坐过特殊席位。

有些,一连好几节课都坐在那里。

有些,连磨带哄过不了关,就带着小朋友退课了。

我家娃上课算顺利。只要把他哄进教室,中途给他一些点赞的手势和微笑,一节课就可以顺利完成。

有些动作,他还是全班少数可以完成的,会受到老师课后的特别表扬,是其他人眼中别人家值得羡慕”的孩子。

可是上个星期上课,不知道为什么出发之前他就表现特别抗拒。进到教室里面,完全不和老师、小朋友互动,抱着我和他爸爸的大腿不放。一副随时都要逃走的姿势。

上课开始,我们只能和他坐到教室的角落里面观望。

老师带其他小朋友在我们周围进行热身运动,邀请他加入,他拒绝。

老师拿出平时他喜欢的玩具哄他,他还是拒绝。

三番五次,不管我们怎么想办法问原因都问不出来,哄他也没辙。

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内心都要放弃了,做好了一节课都蹲在小角落的准备。也没有刻意去劝说,就静静陪着他。

然而,静坐了几分钟之后。突然他就自己跑向了老师和小朋友。自动加入了训练。

蹦啊、跳啊、翻啊,做完一次又屁颠屁颠排队去做第二次,刚才的沮丧、抗拒、低气压烟消云散,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

我和他爸都不敢相信,继续在角落里蹲了几分钟。确认完全没有问题,才退出教室。

事后复盘整件事,给我的感触特别深。

1、比起一味鼓励,不如接受情绪

在孩子退缩、怯弱、恐慌的时候,我们常常想要推他们一把,给他们加油鼓劲,好让他们有能力跨过去。

然而我们可能常常会忘记,当我们有类似情绪的时候,我们需要可能不是有人在一旁喊加油”、你可以的”,而是给与当时的情绪有一个平复的时间。

害怕没有办法因为一句鼓励就变勇敢。

沮丧也不会因为一句你会好的”,立马烟消云散。

孩子情绪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些时候会比我们预想的要长,但是只要释放了,就会真的没事,回归正常的轨道。

2、坚持联结,轻轻推孩子一把

在我们呆在特殊席位的时间,老师每过几分钟就会过来和娃互动,尝试和他交流,但是从来不会强迫。

如果孩子表示不愿意,他会说:没关系,等我们准备了再来。然后很干脆地离开。

再过几分钟,老师又会把以上的程序重复,循环往复。

三番五次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又不会有压迫感,一步一步打开自己的心扉。

而我们也一直坚持呆在距离老师和小朋友很近的地方,没有想过撤离。

这个地方就像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里面曾提到,孩子面对恐惧的临界点。

一方面让他直面问题,没有逃避;另一方面他知道有人和他站在一起,他可以在安全的范围内去试探。

等到他自己可以突破情绪的障碍,自然而然就会再往前走一步。

3、需要坚持的是孩子,更是家长

陪着孩子坐到特殊席位里面,因为四周都是玻璃墙,在一群3、4岁的孩子附近,两个成年人显得特别碍眼。

加上娃平时表现还很不错,熟悉的家长投来疑惑和关心的目光,感觉更加尴尬。

如果我们没有坚持,临时退场,可能永远也等不到孩子转变的那一瞬间。

也很有可能认为孩子是不是不喜欢这样的运动,会犹豫以后是不是还要再来。

有时候,孩子出现的突发情况就像是暴风雨。看着来势凶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

有时候,他们可能表现得比别人慢,甚至是停滞不前。

有时候,我们也会为此感到尴尬、无助。

当这样的时刻来临,我们是否可以调整心态,陪着他一起度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