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按这3步走,轻松搞定孩子的“时间管理”-555电玩游戏平台

文章纯属原创,555电玩游戏平台的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有一种困难,是叫孩子起床困难。

每天早上起床,就开始了一天新的战斗。孩子七点半要出门,那么孩子七点就要起床准备洗漱、吃早餐。但是现在的我,6点半就要叫孩子起床了。因为孩子总会赖半小时的床。

面对孩子一起床就躺沙发、刷牙前玩玩具等等磨磨蹭蹭的习惯,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因为孩子时间观念不强,我也发了不少脾气。孩子欠缺"时间观念"貌似已经成为了孩子的通病。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一天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除了日常学习外,还要培养各种技能,上各种培训班兴趣班。如果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只要稍微一磨蹭,许多计划就都要"泡汤"。

因为这时孩子就很需要时间管理的意识和技巧。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培养"时间意识",做好"时间管理"并不容易,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

那么,对于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来说,家长到底可以怎么做呢?按照以下这三步走,就能够有效搞定孩子的"时间管理"。

第一步:引导孩子认识时间、管理时间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并承认事实:学前儿童的时间观念发展水平比较低。

时间是什么?四岁孩子可能会看钟表但他们并不明白时间是什么,时间有多么重要。

从前有个小朋友,他的妈妈告诉他:"钟表的秒针走动一下,时间就过去一秒,秒针转一圈,时间就过去一分钟。"哦,懂了。有一天,他妈妈问:"家里的时钟怎么停了?"他回答:"我想抓住时间,所以就给弄停了。"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当然明白钟表虽然停了,但是时间不会停止流动。但是孩子不明白,时间这种抽象、肉眼见不到手摸不着的东西。

因此,爸爸妈妈们不要再对学龄前的孩子抱怨:"你这个孩子,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毕竟孩子尚未建立时间管理体系,其自身的感知不准确、不稳定,包括借助工具的能力。

其次,学前儿童的时间管理,某种程度上就是爸爸妈妈的时间管理,因而,引导孩子认识时间,管理时间尤为重要。

西南大学黄希庭教授做过一个相关实验,发现:

●经常接触有节奏性的活动,比如学习音乐、舞蹈、戏剧等的孩子,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更强。

●孩子对时间观念的认识水平可以在社会环境、家庭影响、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提高

最后,在引导孩子认识时间管理时间方面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比如创设情境:

像刚才那位小朋友把钟表弄停了,父母就可以在中午的时候问孩子"时钟虽然停了,但是时间停了吗?"孩子这时候就可能恍然大悟认识到时间一去不复返;又或者是通过一些工具让孩子认识时间,比如沙漏、小车等电动玩具、秒表。

管理时间方面则可以通过玩限时任务游戏来帮助孩子来认识管理时间的意义和重要性:

例如20分钟内孩子要完成上学前的准备工作,引导孩子20分钟需要做什么事情。当列举一些事情后,孩子可能觉得太多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孩子每个事情需要在几分钟内完成。

为鼓励孩子完成,可以规定每个小任务完成后可以打卡获取一些小奖励。当然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可以是拥抱、夸赞,或者自己制作的小奖品。

当孩子顺利完成整个任务后,就是一次认识管理时间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安排可以灵活多样,让孩子感受到安排时间的趣味。

需要注意的是,限时游戏限制的时间和任务需要有挑战性,太长了时间安排不够紧凑,太短了时间不够。

第二步:懂得抓住核心

懂得抓住核心也就是家长要懂得取舍”和懂得利用作息制度”

取舍

现在的孩子暑假真得很忙,忙着补习、跳舞、运动、琴棋书画、思维训练……这么多事情要做,自然而然需要好好安排,所以很多爸爸妈妈都会陪着孩子制订计划。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安排过多的任务孩子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提不上"时间是金钱"的观念,孩子只会想到:"为什么又要去上课?"

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早点知道取舍,或许才能真正影响孩子。在取舍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这是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吗?

二、20年后孩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取舍孩子的时间,是引导孩子管理时间的关键。因为,管理时间也少不了取舍,什么事必须现在做,什么事可以晚一点再做、不做都需要取舍。

在与孩子安排同一天去外面玩的时候,孩子会提出要去玩这个玩那个的要求,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并不能玩完全部游戏设备。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孩子决定去玩哪个,让孩子在有限时间内学会取舍。

作息制度

研究表明,日常生活的制度对学前儿童的时间观念的建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的时间知觉是以根据作息的周期性变化为特征的。

这也就表明着一个规律的、合理的作息安排对孩子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核心”。

以晚上睡觉前为例子。现在可以开始安排一家人的睡前活动常规,贴在家中明显的位置。一家人安排睡前必须阅读30分钟的书;必须10点钟全部上床睡觉,期间还有刷牙洗脸、收拾客厅等等时间安排。

在这期间有发生小插曲时候,爸爸妈妈们也不用慌张,偶尔有些变动是难免的,但也要坚持下去。

坚持一段时间后,就可以亲身感受常规的力量。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一是固定的安排可以减少思考的心理负担;

二是可以减少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冲突;

三是爸爸妈妈和孩子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培养习惯。

第三步: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

"时间管理"并非天生具备的,孩子不懂时间管理是正常现象,我们试想一下,孩子的穿衣吃饭、刷牙洗脸这些日常中的技能都是需要学习才能够做到的,同样地,"时间管理"也是需要花时间训练和培养的。下面我就具体讲述一下有关"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步骤:

爱的链接

亲子关系密切可以顺利地教育孩子认识时间、管理时间。相反,孩子可能不信任你,不听你的话。

具体明确

有了爱和信任,可以进行"具体明确"的时间管理训练。

皮亚杰通过对自己孩子的研究,告诉我们必须给孩子出具体明确的指令。

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

"赶紧收拾完出门"。

这句话就可能让孩子很糊涂,而换一个说法:

"7点20了,今天晚了,赶紧穿好鞋,出门了"。

这样孩子一听就知道该为什么和怎么做了。

反复练习。

具体明确的时间管理训练计划出来以后,就该"反复练习"了。通过反复练习在孩子脑海里建立起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方式方法。

比如:朋友的孩子在晚上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的物品时,总是会忘记把鞋放好,因为不同的日子需要不同类型的鞋,于是就多次出现早上慌乱地找鞋的情景。朋友就一次一次帮助他,把准备鞋子单独列为一项任务来训练,让他养成习惯。

适当激励。

在建立规则的时候,肯定会遇到拦路虎,这时候需"适当激励"。

孩子刚开始形成的习惯,或者好的开端,都可以给予适当的激励,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一句肯定的话,一个拥抱,一个亲吻,都会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浓浓的爱意和支持。

适时调整。

训练时,如果激励、惩罚都不管用了,必须学会"适时调整"。这时候需要考虑,这个计划是否适合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特性适时调整,可以一边坚持,一边调整。

比如:一开始安排孩子上午学习时间为40分钟,但是发现孩子并不能40分钟都认真学习下来,在20分钟左右孩子就开始不专心了,就可以将学习时间调整到25分钟,而多出的5分钟刚好是训练孩子对时间的管理能力。

学会授权。

亲子磨合得差不多了,可以"授权管理",就是让孩子自己管理时间,并对自己管理时间的后果负责。

像上面说的40分钟学习时间,就可以让孩子自主安排这个时间段里学习什么。我们给他授权,相当于给他信任,孩子接受等于担当,接受授权等于为结果负责任,为自己作出的决定负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时间观念也会影响孩子的时间观念,管理时间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管理时间方式。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也要勇于做出改变、认真学习,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做出改变。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555电玩游戏平台,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