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呀”,盲目相信育儿书,会让你失去孩子的爱-555电玩游戏平台

新手父母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父母的,面对新生儿,难免会有迷惘无助,不知所措,他们努力想成为好父母,将孩子养育成才,于是父母育儿方面也是苦下功夫,看各种的育儿书籍,寻找方法,获取经验,然而这些过来人的经验真的对所有孩子有用且适用吗?

就拿我的亲戚小李说吧,在怀孕期间,经朋友的推荐,小李就开始看各类的育儿书籍,说书中的育儿经验非常有用,小李本来对照顾新生宝宝就没有多少信心,被这么一说,很是动心,便搜罗了多种类型的育儿书籍,开始取经”,希望可以在孩子养育上少犯错”。

当小李家的孩子出生以后小李从育儿书上曾看到说孩子如果哭闹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抱孩子,这样会给孩子形成一个不好的习惯,容易助长孩子的惰性,小李没有多想,觉得这些妈妈们得出的结论是经得起推敲的,就按照育儿书上所介绍的内容去做了。

可是孩子现在已经三岁了,小李发现孩子不仅不愿意和人交流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自闭症的症状,她赶紧带着孩子去做了心理咨询。接着医生告诉小李,原来她采用的这种所谓的哭声免疫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它会对孩子的安全感建立的过程中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听到医生这么说,小李回想自己从书中看的那些育儿法则,育儿妙招,竟然是害了孩子,想想就很懊悔不已。所以育儿书是不少,然而不可盲目迷信育儿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尽信书不如无书。

那么为什么不能盲目迷信育儿书?

1.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有差异的。

即使是双胞胎,在个性,人格方面也各不相同,我们不能忽略孩子的个性发展而照搬育儿书中的理论这一普遍的方法实践到各个独特的个体上去。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差异,发现孩子的差异,尝试理解差异,比看多少书都实用。

2. 育儿书上只是指引了一个大方向。

育儿书仅仅是参考,是方向,不是根据,正确答案需要父母自己去摸索。就孩子挑食来说,书中说法不一,是心情不好,是饭菜不好吃,是身体不舒服,是想玩游戏等等,555电玩游戏平台的解决方案多多,然而在实际中,父母要了解清楚挑食的原因,针对去解决它。

所以育儿书籍仅仅提供方向,大纲,具体操作还是因人而异,身体原因就看医生,不开心就开导他,想玩,就换种法子让吃饭变得有趣等等这些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父母应该在科学的育儿理论基础上,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找到合适方法。

3. 每个作者的观念和对教育的理解是不同的。

许多育儿书都是经验之谈,都是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得出的理论性答案,可是不同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逻辑等等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其起因,出发点都各不相同,都是动态变化的过程,用不变的理论去教孩子,实际是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成长。

想要成为一个好妈妈,那么你首先要了解育儿的基础知识理论,比如新生儿的喂养,幼儿保健等,以这些科学的知识为基础,接着学会融会贯通,要将书中的理论方法用到实处还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后也是同样重要的是,父母要建立与孩子的情感联系,父母要做孩子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朋友,最好的陪伴,为孩子提供归属感与安全感,这才为育儿的核心。

所以,育儿看似非易事,实则很简单,它没有成套成套的规矩,也没有繁琐的定理,不要过分迷信育儿书,育儿书籍大部分是教父母如何成为父母,而不是教父母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一味地迷信那只会阻碍孩子羽翼的丰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