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成绩差”,是“笨或不努力”的结果吗?那才不是呢-555电玩游戏平台

本文由教育畅谈-文墨”原创

最让父母头疼的事,莫过于孩子的成绩差”。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上补习班成了家长最后一线希望。但是,总感觉收获不大,这让很多家长感到十分困惑。

有的家长感慨:我们家这孩子就是笨还不努力,让他写个作业不是鸡飞狗跳,就是呜嗷喊叫。为此,有的家长都被孩子气得心脏病复发进了医院。

孩子的成绩差,难道真的是孩子笨或不努力”的结果吗?大家都错了。其实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才导致孩子成绩差”。

有教育专家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根据孩子不同的家庭情况把他们分成四个组:正常组、生活条件差组(不能满足健康要求)、被父母忽视组、被父母打骂组。经过长期观察和测试发现,后三个组孩子大脑中杏仁核和海马的体积明显变小。

这个结果说明孩子早期的生活经历会对大脑产生永久的影响,因父母不讲究培养教育方法对孩子大脑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因此,作为孩子教育的直接参与者,父母的教育方法决定了孩子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伤害孩子没商量,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取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作为家长着急上火,大家都能理解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但是,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不惜采取伤害孩子身体和心理的方法,强制孩子坐住板凳去学习。

孩子并不是真心地想学习,只不过迫于家长的权威,硬着头皮坐下来而已,正所谓:口服心不服。家长管住了孩子的人,但控制不了孩子的心。这种强迫式的方法,只能让孩子更加抵触,增加与家长对着干”的心理,并不能真正起到提高孩子成绩的作用。

案例一:

小明放学和同学打了一场篮球才回来, 刚进门爸爸就质问他:你又去打篮球了?”小明没吭声,就径直回自己房间去了。

爸爸见小明这副不理不睬的样子就火了:跟你说话呢!你这是什么态度!”小明也有些气急败坏地说:我怎么了?不就是打了一会儿篮球吗?”爸爸叉着腰吼道:放学就应该马上回家写作业!打球,能打进重点高中吗?”爸爸越说越气。

这时小明理直气壮地说:我打球从来就没耽误过做作业,也没有影响到学习!”爸爸吼道:还不承认,那你的成绩怎么下降了?”

说到成绩,小明也火了:还不是你们整天这不行,那不许的,我心情不好,学不下去!”说完,小明走进了自己的房间,重重地关上了门。门外,站着目瞪口呆的父亲,看着门板独自叹气。

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通过这个案例,明显可以感觉到小明爸爸对孩子的教育重心只放在学习上,对孩子其它兴趣爱好及内心感受都忽略不计。这样,孩子只要是违背了父母的想法,爸爸就会进行呵斥和打击,导致孩子成绩下降变差。

案例二:

亮亮做作业时不专心,拿机关枪玩具玩,机关枪发出突突突”的叫声,被妈妈听见,妈妈推门进来,生气地说:你写作业时,就不能精力集中点?别玩了,快点写作业。”

亮亮听见妈妈的斥责,放下手中的玩具,重新坐到了书桌旁。亮亮目送着妈妈走了出去,写了几个字,又从书包里拿出来同学借给他的变形金刚玩了起来。

就这样,亮亮玩一 会儿,写一会儿作业,时间过去了一个多小时作业还没写完。妈妈第二次进来时,就火了:你这样拖拖拉拉的,将来能考上好中学吗!没出息的货。”

亮亮听了妈妈这样的训斥呜呜地哭了起来,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写作业,字写得不成样子,数学题也算错了。

美国学者威廉·哥德法勃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

亮亮学习不专心,说明小孩子时间观念弱,做事拖拉,但他们往往意识不到。作为父母应该想办法去激励孩子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不应该像亮亮妈妈那样脱口而出没出息的货”,这句话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增加了母子之间的矛盾,久而久之,孩子将不服管教,成绩自然也会随之下降。

这两个案例只是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但足以暴露出父母教育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扼杀孩子学习兴趣的罪魁祸首,孩子学习失去了兴趣,成绩自然就会越来越差。正如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成绩提高也就不在话下了。

父母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喜欢上学习,避免成为差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影响也是最大的。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呢?

加强自身学习是第一要素,父母都是普通人,与教育专家虽然没有可比性,但只要有一颗上进的心,听取教育专家的指导,学习教育孩子成功的经验,就一定会另辟蹊径,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之路。

1、控制情绪,反思教育孩子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如果要求父母教育孩子时不犯错,这样的要求是不符合实际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会走一些弯路。真正聪明的父母,是及时发现错误,懂得如何去补救。

暑假快到了,幼儿园要举办特长培训班,爸爸问女儿秀秀:你上舞蹈班,还是上电子琴班?”女儿兴冲冲地说:我上电子琴班。”

一天晚上,爸爸问秀秀在电子琴班都学了什么,她指了指电子琴教程上的五线谱,不敢吭声。因为她认不出五线谱上的1、2、3、4、5、6、7”。

爸爸开始给她辅导,做示范,她似乎是听懂了,在不断地点头。可当爸爸让秀秀自己弹一遍音符时,她还是弹得乱七八糟。爸爸生气地吼道:你怎么这么笨!”扬手打了她一巴掌,秀秀哭了起来。

秀秀上幼儿园大班后,开设珠算课,秀秀跟不上,爸爸仍然要给她辅导。当他问话时,秀秀不敢大声回答,甚至不敢看爸爸一眼。见女儿如此胆怯,爸爸平心静气地问:秀秀,你怎么老学不会?”她眼泪汪汪地说:爸,我笨。”

晚上,爸爸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反思:是不是我对女儿的说话方式有问题?接二连三的训斥已经让她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

第二天早晨起床后,他忙问秀秀:在学前班里,你有不会的地方问不问老师?”秀秀摇摇头。你为什么不问呢?”她回答说:害怕老师说我笨。”爸爸的猜测得到了证实,果然是由于自己的简单粗暴,给女儿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创伤。

这位爸爸在进行深刻反思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下定决心采取措施让女儿丢弃我笨”的念头。

这位父亲的做法是:

晚上,爸爸给女儿辅导功课。这一次,他没有急于检查白天的学习内容,而是先给她讲了爱迪生的故事。他说:爱迪生小时候爱提问题,被老师认为是世界上最笨的人,并且把他撵出了校门。可是他的妈妈却不这样看,细心地教爱迪生学习。爱迪生长大后成了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

讲完爱迪生的故事后,爸爸问秀秀:爱迪生笨吗?”她说:不笨。”爸爸接着说:对,爱迪生不笨,他是非常聪明的人,说他笨是老师不对。”接着爸爸话锋一转,对女儿说:秀秀,你笨吗?你也不笨。爸爸说你笨,那是气话。爸爸如同那个犯错误的老师,希望你不要当真。从今后,爸爸要做爱迪生妈妈那样的‘好老师’。”听了爸爸的话,秀秀如释重负地笑了。

这个事例是一位爸爸教育女儿的原型,这位小女孩学习成绩十分优异,高中还未毕业就通过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被国际关系学院录取。

这是一位父亲对女儿教育成功的案例。通过这个事例,希望能带给家长一些启示。其实,孩子都不笨,真正取决于孩子成绩好不好的原因,是孩子能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更要掌握恰当的方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扭转孩子成绩差的根本所在。

2、美国妈妈发明自然教育法”,让9岁女儿考上大学

这位美国妈妈的全名叫维妮弗里德.斯特娜。她的女儿从小就对数学不感兴趣,可是,她自己对数学也没有好感,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女儿喜欢上数学,成为摆在她面前的一个难题。她并没有放弃让女儿喜欢上数学,而是不厌其烦地采用各种办法让女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美国妈妈先通过做游戏的方法教会了女儿数数,并用做生意的游戏教会了她如何数钱,但是,当她在教女儿学乘法口诀时,女儿就不配合了,说她不想学这么难的东西。

斯特娜的一位教数学的朋友对她说:尽管你女儿不喜欢学习数学,但绝不是片面发展,是你的教法不正确。因为你不能把数学教得有趣,所以她也就没兴趣学了。可是由于你自己不喜欢数学,因而讲得生硬死板,所以女儿也就讨厌学它了。”

在这位朋友的启发下,斯特娜开始采用各种办法让女儿对数字产生兴趣。例如,把豆子和纽扣装入纸盒里,她和女儿二人各抓出一把,数数看谁的多;在吃葡萄时,数数手里有几颗的葡萄籽;或者在剥豌豆时,一边剥一边数不同形状的豆荚中各有几个豆豆。

斯特娜还经常与女儿一起做掷色子的游戏。开始时只用两个色子玩,两人是把色子一起抛出,如果出现6和4,就把6和4加起来得10分。如果出现2和4就得6分,如果出现的是两个相同的数字3和3,这时不仅可得6分,还有再玩一次的资格。把这些分数分别记在纸上,玩6次或5次之后计算一下结果,看看谁赢了。 斯特娜和女儿做这种游戏时每次不超过一刻钟。需要数数的游戏都很费脑力,超过一刻钟后孩子就会感到疲劳,失去对游戏的兴趣。

在掷色子的游戏玩了一个月以后,她们又把色子改为4个,玩了一个阶段后,再改为6个。除了玩掷色子的游戏,母女两个还把豆和纽扣分成2个1组的2组、3个1组的3组,把它们排列起来,数数各是多少,并把结果写在纸上,然后把这些做成乘法口诀表挂在墙上。

这样一来,女儿就懂得了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的道理。可以用这种方法类推下去继续做更复杂的游戏,这样不但使女儿玩得十分高兴,同时也会把学到的很多数学知识加以应用,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会玩得兴致勃勃。

斯特娜不仅是一位有耐心的妈妈,还是著名的教育家,她发明的自然教育法”享誉全球。斯特娜的女儿在她的精心培育下9岁考上了大学。

这两个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可能会让一些家长产生质疑,认为自己本身就没有那样的高度和认知,怎么会做出他们的成绩呢?其实,作为家长仔细想一想,他们在教育孩子时采用的方法难吗?并不难。这些做法每位家长都可以做到。

真正的区别是什么?是家长缺乏对孩子教育的耐心,缺少教育孩子方法上反思,总是抱着一条路走到黑,等到醒悟时,孩子早已经成型,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间。所以,孩子成绩差”,并不是笨或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