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读《自卑与超越》:你的孩子是天使还是魔鬼?自己照下镜子就知道-555电玩游戏平台

1、生而为人的意义是什么

行走人世间,你会留意到,天灾人祸是常发生的事情。天灾无法避免,人祸却是可以预防的。如何预防,又从何下手?

你可能会说,这个问题太大,无法掌控。也许从前你不感兴趣,也觉得没有需要去知晓。但是,从现在开始,你有这个机会知道,你也有着不可躲避的责任。

因为人祸,说到底是人在生命之旅中,不断寻求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时,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所造成的。

阿德勒自创的个体心理学中说,生命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划分为三大类:职业问题、同伴问题和两性问题。每个人想要寻求的生命的意义,都可以从这三个问题之中寻求到答案。

不管从哪个角度解读,单独的个人是无法凌驾于众人之上的,因为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言,没有人可以独立于其他人而生存在这个星球上。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与社会上的其他人产生一定的相关联与合作。通过合作,才使其生命获得实在的意义。

我们相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去问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最终的导向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相互的情感。没有这种相互的情感,我们无法提升我们的合作精神。没有合作精神,那么就无法总结出真正的生命意义。

新生儿出来,在最先的几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稳定的行为模式。他通过这套固定的感觉模式来观察世界,根据所听、所见、所感来进行解读,这都是需要周围人类的引导。没有正确的引导,他无法产生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也无法察觉人类生存的实在意义。他会陷入混沌,以为自己就是一切,自己就是全部。

阿德勒认为有三种情况产生的人,会最容易曲解生命的意义:身体有缺陷的人、被宠溺的人、被忽视的人。

第一种是身体有缺陷的人,他们容易受到周围其他人的疏远嘲笑,没有亲人的正确引导,会产生自卑,或者自我防御心过强、使得他们易于攻击他人。他觉得自己被命运羞辱,对大家没有用处。可是如果能够得到正确指引的话,他们这些人会成为最杰出的人。尼克天生没手没脚,身高不足1米,却成为全球最知名的演说家。

第二种是被宠溺的人。这类人只学会了索取,不懂得给予。他需要别人一直顺着他,无法独立存活,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他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到社会上,需要他们像正常人一样进行正常的合作活动时,他们会消极罢工甚至公开对抗。

《法治最前线》等法制节目报道了很多关于溺爱而导致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的案子。如:某15岁少年,因为从小被溺爱,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后来因为上网需要钱,当母亲拒绝给钱,居然把母亲的头皮割下来;某17岁女孩,因为父母娇生惯养,合同在酒吧认识的异性,骗光父母的钱,甚至用自杀威胁父母继续给钱。以上不胜枚举。

第三种是被冷落的人。他们会对他人产生怀疑,无法相信自己,也无法关心他人。

这三大类人主要是因为儿时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无法正确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这三类人缺乏社会兴趣,面对问题,他们总想抄近路或怪罪别人。他们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的眼里没有章法、没有法律,只有自己。

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提出一个天生犯罪人”的概念,所谓天生犯罪人,就是有原始野蛮人特质,天生缺乏羞耻感和怜悯心,没有痛感。

说明人是要有情感的能力,没有这个制约,他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猛兽。

人类一直争论着精神和身体由谁支配。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中指出,我们处理的实际上是人的身心之间的交互作用。生命的表达应该是整体的两个部分,缺一不可。

心灵是首脑,也是身心关系的基础,它确定了相应的情绪模式和身体习惯。如果错误引导,就无法对脑部组织发育施加正面的影响,从而妨碍了他对生命意义的解读,感受这个世界的模式,影响他的合作能力。

自卑情结是个体心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自卑情结就是,个体因准备不足或无法应对,所以在问题面前坚信自己无法解决的症状。愤怒和泪水一样,都充分表现了自卑情结。但是自卑感病本身并非不正常,它反而是人类提升整体地位的直接动因。

当人类感到自己无知,需要预见未来的时候,才会产生进步。正是这种卑微感引领着人类努力的去提高整体地位,了解宇宙,掌控宇宙。

2、原生家庭是一切善与恶的根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所有人都有卑微感,因为我们都希望提高自己所处的位置。渴望优秀,是整个人格的关键,它贯穿个体精神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有人认为,早期的记忆支离破碎也很模糊,相对来说不太重要。但是,事实刚好相反,恰恰是垂髫时期的记忆,奠定了人的整个人格的基础。

很多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创伤。心灵上的创伤,几乎都是早期记忆影响的。心理学家通过一些回忆的片段,可以管中窥豹,推测出这个人的人格在其它方面的表现。

例如,母亲很宠、父亲很冷的错误家庭环境会导致俄狄浦斯情结,孩子会对家庭地位作出的错误判断。当孩子对抗父亲无法成长,不能独立去解决爱情问题时,我们就不难理解,有多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生活风格。

有人说解梦可以看出人内心世界的一二。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些观点好像很荒唐。但其实它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梦只是激起情绪的工具和途径,它的目的在于它留下的感觉。

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个梦就是对白天的事思考过多,遗留下来的一点点反应。这并不存在矛盾,因为我们白天也会酝酿情绪。如果遇到障碍又不想理性解决,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梦来欺骗自己,自我陶醉,自我催眠,来缓和白天现实生活的阻碍和不愉快。不过,梦是现实问题的一种变相解决,并非原因。

早期记忆的形成,说到底是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与母亲建立连接,他所有的行为都来自于母亲。母亲是孩子通过通向社会生活的第一道桥梁。通过母亲,所有的性格特征进行了调整,训练,教导乃至重塑。

遗传在这一环节当中,也不一定能战胜母亲的力量。我们不能忽视母亲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因为社会遗留问题,很多人往往会忽视母亲这个角色。但其实,母亲决定了一个孩子成长去向和成长轨迹。

如果母亲不能公正看待与孩子的关系,他就很难发展独立的能力和合作能力,成为被宠溺的一类人。这一类人缺乏对其他人的关注,他只关注于母亲对他的关注,还有自己对自己的关注。

一旦母亲关注点转移,他会憎恨任何促使母亲关心他人的企图。对于他来说其他人都是敌人,乃至于自己的父亲,所以才会有俄狄浦斯情结的产生。

父亲在这个角色当中和母亲一样重要,但是它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重要,它是在其后随之而来的影响。如果身为母亲,没能把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点扩展到父亲身上,他的社会情感发展就会遭遇严重的障碍。

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大人喜欢问孩子,最爱妈妈还是最爱爸爸?其实这种提问本身有问题。对孩子来说父亲与母亲同样的重要,你如果非得让他做一个选择,他会陷入选择障碍。有的父母会在孩子面前会争孩子的宠,想看看孩子到底是更爱对方还是自己。在这种过程当中孩子会意识到父母的争宠,父母的不和,会诱发孩子挑拨自己的父母。

孩子在父母的婚姻中得到最初的婚姻观念和两性的合作观念。错误观念长期无法得到矫正,长大后他们会觉得结婚没有好事,他们会尽量避开异性,进而影响自己的婚姻家庭幸福。

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些家庭母亲过于强势,作为女儿会效仿母亲,儿子则会被动防御、惧怕批评。这种家庭出生的孩子往往是容易从胜负角度判断人际关系,比较少有情谊可言。

而在父亲强势的家庭,父亲就喜欢暴力与冷漠,以维护自己的威严。孩子无法与父亲得到有效、亲密的沟通。而在很多教育方法中,母亲往往会以爸爸的权威来去威胁孩子,强迫孩子服从,也进一步加重了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冷漠关系。

其实不管是父亲强势还是母亲强势,都不是好的家庭氛围。最好的家庭氛围应该是父母亲相亲相爱,有商量,有尊重,有平等。平和友爱的家庭氛围才能养育出健康的孩子。相信我们都没有见过一个有问题的孩子,是从有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有爱,而不幸的家庭都各有各的问题。

除了父母之间的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合作也同样重要。如果是独生子女,孩子会努力找堂表兄弟姐妹来补偿自己内心的缺失,甚至是学校的同学。他们最多只是孤独。

但是有兄弟姐妹之间的家庭,平等显得尤为重要了。像书中所说的,儿童的成长比作小树的成长,虽然小树在一起长大,但每棵的情况都不太相同,有的树会因为阳光营养长的快,它的生长就会影响其他的小树,它遮住了阳光,夺走了大部分的养分,其他树的生长就会受阻变得矮小。

如果家中有孩子太过出众,情况同样是如此。作为父母尤为要注意,在众多子女当中要一碗水端平。稍微显露出偏爱,孩子敏感的心灵都能有所感知。

处于中间的孩子往往会容易得到忽视,往往是长子和幼子之间会有争夺。长子会觉得被剥夺了关注和爱,进而变得敏感多疑,幼子则容易被宠溺,乖张。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优秀的孩子容易得到父母过多的爱和关注,不那么优秀的孩子往往会被忽视。能一碗水端平的父母很少,也很有见地。曾经有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这位母亲很自豪的说,她还有一个在老家种地的儿子,这个儿子同样令她骄傲。

成年人往往是在童年早期的印象,就塑造了永久存在的人格。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产生的影响,需要成年人花大半辈子来去对抗。

3、如何对抗内心的魔鬼

因为早期记忆和原生家庭的影响,在卑微感与优越感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缺陷的人,就需要学校来进行正面的引导和影响。学校可以弥补家庭中引导错误的方面,对其进行正向引导。教师的职责是注意孩子的障碍,纠正父母的错误。

像海伦凯勒出生就有缺陷,但是家人为了弥补她,对她百般纵容、溺爱。后来是家庭老师一步一步耐心的纠正他。海伦才慢慢的走回正常人的轨道,像其他普通的孩子一样,读书上大学,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家。

有时我们往往发现一个班中,每个孩子天性不同,性格不同,在学校的表现就各不相同。有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无法调教,往往会被劝说退学或转班。但是,一个训练有素的教师,应该要会懂得弥补他们的准备不足。他们应该是训练有素,懂得理解学生的人,他们应该能够辨别出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天性和性格。他们应该被寄予厚望,知道怎么去用合适的手段,来去引导这些孩子。

学校应该是培养成才的地方,而不是培养挫败感和不正当优越感的温床。最优秀的老师,应该不止会教书,还应该会育人。他们能帮助所有的孩子纠正已经形成的错误思想,教会他们独立勇敢合作的生活。

如果十几年的学校教育环境,都无法把孩子的错误给纠正过来,那么十几年后出现在社会上的,不是失败者就是犯罪者。

我们说家庭、学校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说到底就是为了能够解决社会犯罪问题的灾难。犯罪人格中所缺乏的关心他人、奉献自我,恰恰是儿时的小缺陷,经过时间累积,慢慢变为大缺陷,最后引向犯罪。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错误的模式,都是源于儿时,那些曾经没有得到过的关心,和曾经得到过的过分关心。而这一切的改变和改造都必须找到他思维模式的根源,这个根源。这个根源就是四五岁以前所形成对自己和对世界错误的评价。

我们对一个人的全部要求,给到他最高的赞美就是——工作中的好同事,所有人的好朋友,婚恋中的真正伴侣。这个要求也是一个人之所以能承担起解决生命上的问题责任的基本要求。

阿德勒说真爱的意义,是在婚姻中实现的爱情,是对一个异性伴侣最亲密的情感,表现为外貌,吸引伴侣关系,以及生儿育女的决定。

婚爱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开端,也有可能是一个家庭不幸的开始。判断一个家庭幸不幸福,得看这个家庭中走出来的人是否关心他人和人类的幸福,做任何事是否顾及他人的幸福。他解决婚爱问题的方式,都只是在自发地促进所有人的幸福和进步,他所有的行为都能看出他对别人的关心与关爱,而这个又是他将来为人父为人母的起点,这个起点又是一个新的轮回。

人生而自卑,但是我们能改造自我,能超越自我,能因为内心的不满足而不断促进新生。由此,才能读懂自己,从容不迫地行走在这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