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亲子共读的关键是在于“共”,而不是“读”-555电玩游戏平台

"

许多父母听到,六个月就能开始亲子共读,都忍不住跃跃欲试。不过千万不要搞错了方向,亲子共读的关键在于「共」,而不是「读」。基本精神是:帮父母找话题,跟孩子聊聊天。

你今天读故事书给孩子听了吗?

美国曾经调查了三岁以下孩童的家庭,发现有16%的家长,从来没有读故事书给孩子听;23%的家长,一周只读不到二次。你可能会问:「三岁以下的孩子?他们连字都还不认呢!何必浪费时间呢?」家长如果有这种想法,那还真是大错特错了。

亲子共读,可提升儿童学习力、注意力与想像力

1989年,美国波士顿的儿科医师,共同发起一项鼓励家长亲子共读的计划。这计划持续了20年,每年送出五百七十万本童书,教导三百五十万名儿童的家长,如何进行亲子共读。 从这项活动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学龄前的亲子共读,确实能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与口语表达,而且读的时间愈多,效果愈显着。也因为拥有这二项能力,这些孩子日后的学习效率是突飞猛进,表示亲子共读能有效提升儿童的学习力。

此外,纽约大学医学院小儿科医师艾伦.门德尔松(alan mendelsohn),曾经针对纽约都会地区的低收入家庭进行研究,发现有亲子共读的家庭,孩子从三岁之后,行为就会有所不同。三岁孩子若在有亲子共读的家庭中,明显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力也更集中。等孩子三岁以后,研究员持续每半年追踪一次,发现亲子共读对孩子行为的影响,仍然持续发酵,直到上小学都是如此。

大家不要认为,以为亲子共读是「妈妈的事」,爸爸与孩子一起读童书,对他影响更大!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睡前亲子共读,若由爸爸陪孩子阅读,效果比妈妈更好。科学家们发现,妈妈读绘本时,容易被细节所困,但爸爸天马行空的说故事方式,更容易引发孩子发散性的思考,以及更有想像力的讨论。

零岁共读,是极好的婴幼儿语言刺激

亲子共读可以提升孩子的学习力、专注力与想像力,那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共读呢?

答案是「六个月」。

过去的看法认为,孩子要在三、四岁后才能共读,但后来研究发现,零岁婴儿期的共读,可以为孩子的大脑,带来极好的亲子互动经验和语言刺激,因此尽早投入阅读,效果更佳。 当孩子约六至八个月大,可以稳定坐在父母的大腿上时,只需要几分钟的注意力,就能开始亲子共读。孩子初期会把书拿来探索(抢书、啃书、撕书),不会共读得很顺利,这时爸妈不必太焦虑,觉得:「孩子是不是不喜欢阅读?」这是正常的发展过程。有了多次亲子共读的经验后,孩子会从中慢慢感知到,在书本出现时,父母会用不一样的语调,说故事给自己听,也会慢慢感觉到,现实生活与书中表征的串联。

两岁之前的儿童,共读时都是在看图,对故事的理解程度是零碎的,所以当孩子拿起童书,不按常理出牌,硬要往后翻页,找到他喜欢的那张图,都是很正常的。孩子甚至会粗鲁的往后翻页,一旦没找到喜欢的那张图,随手把书一丢,立刻换一本童书,这也十分正常。 只要父母不厌其烦,不感到挫折沮丧,对亲子共读「轻松以对」却「持之以恒」,这样就会成功了!

亲子共读:关键在于「共」,而不是「读」

许多父母听到,六个月就能开始亲子共读,都忍不住跃跃欲试。不过千万不要搞错了方向,关键在于「共」,而不是「读」。相信你也希望,孩子能拥有快乐的亲子共读,而非强迫的亲子共读经验。 亲子共读不是要强行父母把书中的内容塞进孩子的脑袋,更不该是宝宝听不懂的《三字经》、《弟子规》洗脑时间。共读虽然有些需要注意的小技巧,但是以大方向而言,亲子共读的基本精神是:帮父母找话题,跟孩子聊聊天。

如果父母采取所谓的对话式共读法(dialogic reading),在读绘本时,向孩子提出开放性问题,甚至彼此聊开了,把绘本丢一边继续聊,一个月后,幼儿的表达性语言能力,都可以得到显着的进步。虽然每位家长的个性不同,有些人是属于「描述型(describer style)」,喜欢把绘本的每个环节都讲清楚,也有人属于「展演型(performance-oriented style)」,不拘小节,只求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不管是什么方式都好。而不同的阅读方式,也会吸引不同气质的小孩。 亲子共读不仅没规定方式,连时间、地点都没有限制,家长只要随手拿到故事绘本,就可以立刻开始和孩子聊天。

现在各大图书馆都有可借阅的绘本,亲子馆到处林立,网路书店更有一堆童书,父母真的没有借口,不从零岁就开始读给孩子听。建议在开始亲子共读前,可以先去认识不同年龄的儿童适合怎样的书,对书本的反应是什么,拥有基本的了解之后,就不会再对亲子共读感到挫折了。

在挑选绘本时,请记得挑「自己也觉得有趣」的书,因为如果连大人都觉得内容兴味索然,怎么还提得起劲读给孩子听呢?如果不确定宝宝喜欢哪一类型的书,可以先用借阅的方式,尝试各种不同风格的书。若发现孩子对某种画风感到兴奋,可以上网搜寻,购买同一作者的绘本,既能投孩子所好,也比较不会浪费钱。

不同年龄儿童对书本的认知与共读方法 别把电子产品当作故事保母(参考文章:《幼儿阶段亲子共读,纸本书比电子书更好》)。话说回来,现代学生与成人的世界,几乎都已被手机平板电脑占领,所以亲子共读若用电子书或互动式 app,可不可以呢? 刚才我提到,亲子共读最单纯的目标,就是「找个话题跟孩子聊天」,在这样的前提下,亲子共读时使用单纯的电子书,似乎没有违背亲子共读的精神。不过美国儿科医学会还是强调,在两岁之前,除非是与家人视讯聊天,否则平板电脑还是收起来较好,以免大人一个不小心,就「跨越了那一条红线」。 另外,从儿童的角度思考,两岁之前的幼儿会吃书、啃书、摔书、撕书,有些孩子会把最爱的书变成「安抚物品」,必须随身携带,这样一来,昂贵的平板电脑就不适合了。而且现在的电子书或互动式 app,有些功能并不单纯,时常会迸出一些声光效果,干扰孩子幼小的大脑,因此可能还是等年纪大一点再接触比较妥当。 千万别把电子产品当作故事保母,代替家长讲故事,这是没有效果的。日本圣隷大学的研究指出,图画书先制作成电子产品,再让亲子一起观看,并无法刺激孩童前额叶的活动,对促进孩童认知、学习及语言能力的发展没有帮助。唯有父母亲自进行「对话式共读」,孩子大脑的活动才会被启发,事实摆在眼前,真是想偷懒都难啊!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诚心建议父母们,请好好把握五岁前的亲子共读。在我看来,没什么比它更重要的事了。

"